出品 | 網易新聞
特約嘉賓 | 韓永
北京中軸線,是指北京自元大都、明清北京城以來北京城市東西對稱布局建筑物的對稱軸。明清北京城的中軸線北至鐘鼓樓,南至永定門,直線距離長約 7.8 公里。從2009年開始,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中軸線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將之作為北京老城保護的“一號工程”。2022年,北京中軸線申遺進入加速階段。
(配圖:北京著力推進中軸線申遺)
由南向北,從永定門進入老北京城,天壇和先農壇分列中軸線兩側;至正陽門及箭樓就到了天安門廣場,毛主席紀念堂、人民英雄紀念碑都在中軸線上;從天安門、端門到午門,原來皇城的中軸線,而它東側的太廟,西側的社稷壇又構成了“左祖右社”的格局;紫禁城北面的景山,是老北京城的制高點,山頂的萬春亭位于中軸線上;與天安門對應的皇城北門——地安門、萬寧橋,以及鼓樓、鐘樓都是中軸線上的重要節點。這14處遺產點,以及連接這些遺產點的歷史道路和道路兩側約51.4平方公里的緩沖區,共同構成北京中軸線申遺的要素。網易新聞特邀原首都博物館館長、黨委書記韓永,做客本期內容,圍繞中軸線的命名追尋其歷史意義和現實價值。
“中軸線”是現代建筑科學的專業術語
“現在我們對于中軸線最早的理解,應該是源自梁思成先生的《中國建筑史》。這本書完成于1944年,當時卻沒有出版條件?!吨袊ㄖ贰肥且袁F代科學中建筑學的認知方法,對中國傳統建筑文化的描述。所以現在說的‘中軸線’三個字,并不是中國傳統的說法?!表n永說道。
(配圖:梁思成與其手繪《中國建筑史》插圖)
梁思成在父輩的建議下,于1924年接受了清華學堂的教育后遠渡重洋,選擇在美國費城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筑學專業進行深造。梁思成看到歐洲對于歷史建筑的研究已經具備體系,而中國的建筑史竟然只有日本學者著手研究,遂發愿要寫一部中國人書寫的建筑史。梁思成不僅是“第一個用現代科學方法研究中國古代建筑的學者”,他對于中國建筑史想必還包含著爭取民族獨立與解放運動的意愿。
(配圖:正陽門牌樓與正陽門)
“中軸線的說法是現代科學的產物,是利用一個新概念去描述中國傳統文化。我個人認為有要知道這里邊兒的差異性究竟在哪兒,這樣的話才能夠避免在對于傳統文化的解讀中產生歧義。而且我們現在就是拿中軸線作為申報世界遺產的命名,我覺得更應該把這里邊兒事情應該說清楚一點兒?!表n永說道。因此,對于北京中軸線的命名,也反映出一種傳統文化在現代化中的遭遇。
(配圖:中國美術館舉辦的北京中軸線申遺主題創作展覽)
“什么叫‘中’、什么叫‘中軸’、什么叫‘中軸線’?中軸線從字面上來說,中是一個點,這在中國的歷史上非常重要。中軸是什么呀?就是裝在車架五通內的、用于連接左右曲柄的轉動部件,這是機械制造里的專有名詞,中國古代的馬車也有類似的一個中軸的轉動系統。中軸起到了穩定的作用,也起到了平衡與調節的作用。那么‘中軸線’,也不僅僅是一種建筑學的描述,我看到醫學上的心血管造影術也使用了這個名詞。那么現在我們理解的‘中軸線’,顧名思義,實際上是一種核心力量的傳動,它是轉動的、傳遞力量的,并且它應該是一種以它為核心的來運轉的一種方法。那么中軸線作為建筑學的描述也好,醫學上的描述也罷,它實際上強調的是一種對稱。中軸線兩側的對稱有點兒鏡像,我是這么理解的?!?/p>
(配圖:培林方孔中軸)
“中軸線是一種描述建筑形態的專業術語,體現古代城市建設中‘中心’的概念;而我們現在要把北京的中軸線作為文化遺產去申報,那么‘中軸線’這三個字能否覆蓋中國傳統文化內涵的豐富性,或者需要不需要人們分層次進行解讀,我希望引起人們的注意。我個人認為,僅僅從梁先生當時從城市規劃和城市建設的角度出發、所描述的北京城的中軸線,如果不做補充解釋,不足以涵蓋中國古代都城營建的思想?!表n永說道。
“擇中”是中國早期古代都城營造的普遍做法
不論是古代社會還是現代社會,人們都需要“方向感”來完成時空的轉換。那么,中國古人何時開始意識到“中”這個概念的?對于這個問題的理解,韓永說道:“我們不僅可以在中國傳統文獻中看到,也可以從新石器晚期到夏商周三代的遺址中看到,當華夏民族進入了城邦時代,‘中’的概念就已經形成了?!?/p>
(配圖:王城崗遺址現場(無人機航拍)。鄭報全媒體記者 李新華 攝)
在《清華簡·保訓篇》中,有關于大禹為夏王朝都城選址的記載,其中就提到了大禹請商湯六世祖上甲微“求中”于嵩山河洛之地;而目前對于夏代的城市考古中,登封王城崗城址、新密新砦城址、偃師二里頭遺址都與于嵩山有著密切的聯系。而當周王為西周王朝的都城選址時,就提出著了“宅茲中國”的說法,這四個字保留在了青銅器何尊中。因此,“擇中”是中國早期古代都城營造的普遍做法,也是早期國家的一種政治核心理念。
(配圖:何尊底部的銘文與"宅茲中國")
“《周禮》中有關于‘五服’的說法,也就是周天子分封的諸侯國叫做甸服、侯服,緊鄰侯服的地方叫賓服,是未軍事行動但臣服于周天子的地方。蠻夷所在之地是要服,戎翟所在之地是荒服;而這兩個地方的方國并不總是效忠周天子,時而發生叛亂。所以從這個體系中,可以看到這些名稱都是源于一個點,也就是天子所在的‘中’。而對于這個點的理解,是華夏民族早期一個非常重要的世界觀。無論是生產還是管理,都在這一個點上把很多問題解決掉?!表n永說道。
(配圖:《周禮》刻本)
尋找‘中’的工具也很重要,在山西陶寺出土的 4100 年前古觀象臺的漆桿,說明新石器晚期已經十分成熟的“竿影測日”技術。而在西周時期,史書記載周公旦設置過一種通過測定日影長度來確定時間的儀器,稱為圭表。周公旦是周文王的第四子,是周武王的弟弟,周成王的叔叔,因其采邑在周,爵為上公,故稱周公?!爸苋耸寝r業部族,到關中后,需測試新的地理環境下原有的農業經驗是否有效,便以繼續成為農耕先進技術的掌控者,從而建立政治上的權威。周公旦拿著圭表不僅僅是要觀測陽光照射所產生的影子,他要找的就是地中。因為這個點代表著一種統治的中心。圭在農業社會是一種觀象授時的工具,誰可以較為準確地進行授時,誰就可以掌握權力。所以這個點的意義一定要突出出來,這應該是‘中’原始的意義?!表n永說道。
(配圖:觀測日影的原理)
立竿測影在中國起源很早,經過學者、專家的研究認為,中國至遲在新石器時代已經掌握了準確的“立竿測影”技術。通常情況下,在地上樹立一個竿子,中午影子所指示的方向為正北,將影子所在的直線無限延長就得到了貫穿南北的子午線。最晚在春秋時期,人們就懂得了使用圭表來確定二至日的方法,即將正午表影最長的那一天定為“冬至”,正午表影最短的那一天定為“夏至”,古人通過圭表測量正午時日影的長度,先確定冬至和夏至,繼而確定回歸年即人們常說的“一年”長度和歷法起算點。
北京城的中軸線體現出一種對于秩序的尊崇
“‘中’本身就是一個時空概念,這個實際上是古人自然界運行的規律的一種把握。尤其中國是個農業社會,農業社會特別關注春耕秋收的問題,這是自然秩序。這里面包含著華夏民族的早期智慧,是對于自然一種非常高級的認知,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天人合一’‘法天象地’。但是,中國人把這種自然秩序在建設城市過程中,演變成一種政治秩序和社會秩序。例如《周禮·考工記》提到的‘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就展現出中國傳統的尊卑觀念。因此,這個‘中’也有人和自然之間的協調與一致性?!表n永說道。
中國目前完整保留下的古城不多,但是所有古城的格局還是能夠結合考古資料進行復原。在國務院公布的數百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真正嚴格按照《周禮·考工記》中對于城市形制描述營建的城市微乎其微。而只有游牧民族的首領忽必烈,在營建元大都的時候遵循了上古的理想城市格局。所以,北京中軸線的歷史價值,不僅體現在“看得見”的中軸線,更體現在“看不見”的中軸線。梁思成曾說“一根長達八公里,全世界最長,也是最偉大的南北中軸線穿過全城。北京獨有的壯美秩序就由這條中軸線的建立而產生?!逼渲械摹爸刃颉倍?,是韓永最為推崇的。
(配圖:北京故宮博物院)
“只要有人類社會,就不可能沒有秩序;對秩序的發明,才是文明的象征。從城邦到國家,說明大家認可的公共秩序越來越廣泛;而遵守秩序的族群越成熟,就越對人類發展起到促進作用。我們有時候是在一個秩序下,為了爭奪秩序中的高位發生了戰爭。有些是秩序和秩序之間的對抗。秩序的存在與交替,構成了人類社會的主要內容。所以我們說,中國人是建城建都還是非常有價值的,它體現中華文明的獨特的價值觀和認知,就是追求秩序?!?/p>
(配圖:北京)
“中是建立秩序的最重要的觀念,尋找自然的秩序和社會的秩序的焦點,這才是我們今天通過中軸線要揭示出來的意義,而這也是中國傳統文化最精髓、最偉大、最輝煌的人類認知的高點。這里的秩序呢,是大家普遍能夠認同的秩序,是普世價值的一致性,我們可以提煉出來?!小谌祟悓嵺`中是一個非??少F的精神,貫穿社會發展的全部。所以我們簡單地只是看到建筑上的對稱,這就未免顯得有點膚淺,我們要發現中軸線里面的內涵?!?/p>
(配圖:北京鐘樓)
“你要說中,還包括南北,還有東西,北京城整體是有對稱,一共五鎮。北京還有五鎮的說法,對應傳統的五行規則。北京城五鎮分別對應皇木廠、大鐘寺、煙墩、昆明湖、景山。這里面包括陰陽五行,是中國人從自然秩序觀察出來的,最終也變成一種政治秩序與社會秩序。所以中軸線的對稱,我比較主張它是一種秩序的對稱,這超越了建筑本身的意義?!表n永說道。
中軸線在物理空間和虛擬空間的延伸,是時代的表達方式
北京城整體的規劃和建設實際上就是中華民族對自然和人類社會運行規則的思考和體現。在北京市的城市規劃設計中,中軸線已經向北延伸到燕山腳下,向南延伸至大興國際機場,全長88公里。其中,北京奧林匹克公園作為傳統中軸線北端的延伸,體現了“科技、綠色、人文”三大理念。而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與中國科技館、中國工藝美術館、中國歷史研究院等國家級文化設施的相繼落成,也為中軸線上增加了很多文化景觀。
(配圖:中國工藝美術館)
“中軸線作為后人的一種科學總結,可以賦予它很多現代意義。中軸線的延伸也體現出對于民族文化的繼承,以及傳統文明和現代文明的結合。我覺得對于中軸線的延伸要秉承它原有的秩序概念,今天的延伸應該體現今天的秩序,例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表n永說道。
(配圖:北京奧林匹克森林公園)
本著堅定文化自信,傳播好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使命感,網易傳媒作為中國領先的互聯網技術公司,在推動文化傳播上不斷創新和嘗試。一方面,網易傳媒協同網易雷火、伏羲實驗室打造“文脈中軸——AI樂中軸”系列原創AI音樂內容,用科技對于音樂的重塑,激活了年輕人對北京城歷史的想象。另一方面,網易傳媒邀請了眾多專家詳細解讀中軸線上的重要遺產,增進人們對于中華文化內涵的認識。
(配圖:“文脈中軸——AI樂中軸”系列海報)
“咱們這個欄目所使用的技術以及傳播方式,是前所未有的。我們過去用文字和圖像來傳播中軸線,現在人們可以和它進行互動,探討古代生活的若干可能性,這是特別有意思的事兒??萍际侄魏同F代化的視聽技術,為我們提供了一個認知歷史的新方式,我期待未來的可能性。我覺得充分利用這些現代化的手段,對中華民族歷史遺產進行傳播,是值得肯定的。但是,我們也要警惕這種方式的外溢,避免其產生反噬的作用。例如如何平衡其中的娛樂屬性,是我作為一個博物館人長期關注的話題?!表n永說道。
(配圖:北京中軸線的宣傳)
“中軸線對于今天北京城市建設和社會發展,有很重要的意義。中軸線傳遞出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人與社會的協調,體現出一種平衡發展的理念,這一直是人類發展中最高的一種追求,而這也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偉大理想,對于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也帶來很大啟示。我們對于中軸線的價值的發掘,不能僅僅停留在城市規劃的層面上。古人之所以要對于都城進行營造,更重要的是要體現一種治理國家的思想。而這種思想并不不僅僅是統治者的意愿,還應該是當時這個民族共同的意志。只有在這種共同意志的作用下,才能把一件事情做好;而只有將這種共同意志傳承下去,才能造福于萬民,這是中國傳統的優秀文化。今天我們的政府為了人民的幸福生活,平衡各方面的利益,共同致富、協調發展,我想這才是中軸線。最終的價值所在?!?/p>
特別鳴謝:
北京博物館學會北京文博發展咨詢服務平臺專業秘書于奇赫先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