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卡”是藏語?!疤啤钡暮馀c空間有關,表示廣袤無邊。畫師茨旦朗杰舉例說,就像在一塊布上,既可畫幾百甚至上千尊佛,也可只畫一尊佛?!翱ā庇悬c像魔術,指的是空白被填補。說白了,唐卡,其實也就是西藏的卷軸繪畫。
據說西藏第一幅唐卡畫的護法女神白拉姆,就是吐蕃王松贊干布用自己的鼻血畫就的。西藏每個受過傳統訓練的畫師,都說得出這個傳說。
不過還有另一種說法,唐卡源于吐蕃時的文告和僧人講經說法時隨處懸掛的布畫,歷史長達1400多年。也有人深信早在更為久遠的象雄古國便已出現。
經考證,唐卡的形式與游牧部族的生活經歷有關。藏民在遼闊而荒涼的高地上逐水草而居,裹成一卷的唐卡成為隨身攜帶的廟宇。畢竟,唐卡比塑像更輕,也不同于壁畫,無論走到哪里,只要把唐卡系掛在帳篷里,哪怕是一根樹枝上,就能成為一種象征,讓藏民們祈禱、禮拜、觀想,或保佑去世的親人。最小的唐卡僅有巴掌般大小,畫在紙上、布上或羊皮上;而大的唐卡可達幾十甚至上百平方米,每年擇吉日而向廣大信眾示現,當其緩緩展開后,竟能遮住整整一面山坡!
西藏人把唐卡畫師統稱為“拉日巴”,意思是畫佛或神的人,他們手中都有一份世代相傳的范本,須得遵循。這范本往往隱匿于密存的經典中,記載著至少八種成套的造像尺度,無論是姿態莊嚴的靜相神佛,還是神情威猛的怒相神佛,所有的造像都有相應的比例,不得修改。
唐卡至今猶存的最大秘密恰恰在于“因循守舊”。這個詞匯在此卻象征著唐卡的光榮傳統,每一位畫師正是因為堅守這一傳統而成為文化記憶的復制者。不過這絕不是排斥畫師的才華,使他們變成毫無個性的匠人,雖然他們從不在唐卡上留名,但卻賦予每一幅唐卡莫大的感染力。
產生并且延續這種奇異魅力的另一個秘密是顏料。所有的顏料皆取自大地,不是珍貴的礦物就是稀罕的植物,其配制則完全靠手工操作,過程緩慢而復雜,甚至跟人的力氣有關,比如白色和黃色可以由年輕男人來打磨,但藍色和綠色則需要體弱無力的人慢慢地研磨。用這些顏料繪制的唐卡可以歷經滄桑卻不變色。其中對金色不可或缺的應用乃唐卡絕技。
別具一格的唐卡從未像今天這樣廣為人知,一些被稱為“新唐卡”的繪畫注入了日新月異的信息,如拖拉機、汽車、飛機等象征物質進步的符號。更多的“新唐卡”還借鑒中西方藝術的表現手法,冀望成為獨立的藝術品??伞芭f唐卡”的畫師頗不以為然。
堅持傳統的畫師茨旦朗杰說,自己當年學畫時,“每天晚上都要背誦佛經和比例?!弊鳟嫊r還邊畫唐卡邊念經?!斑^去一幅唐卡至少要畫一年,有的局部需要用放大鏡才能看清楚??涩F在的一些年輕人一點也不耐心,只圖越快越好。當然,現在要是一年畫一幅,這個畫師也就吃不上飯了?!钡ぐ屠@旦教授說。
值得關注的是一度失傳的藏畫顏料如今正面臨著礦源短缺甚至喪失的問題。如花青和藍綠被喻為顏料中的“王子”,是唐卡繪畫不可或缺的色彩,加工制作這兩種顏料的礦石主要分布在拉薩附近的尼木縣和昌都地區的兩座礦山上,尤以尼木的礦石最適合加工。但近幾年來,該礦山已被當地有關部門賣給某礦業開發公司用來煉銅。西藏大學礦物顏料廠的幾位畫家嘆息道:“藏畫顏料猶如唐卡的生命,發掘難,維持下去更難,能不能以某種立法的形式進行保護呢?”
接下來請朋友們欣賞一組編號為138-616802的普賢菩薩壇城唐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