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胡一刀&刀小胡
最近一段時間,美國等西方政客和媒體頻頻在輿論上制造聲浪,宣稱“俄羅斯已向中國發出支援武器的請求”,而且“中國已基本同意向俄提供支援”。
美國白宮及情報機構官員,還把這一虛假信息當做“情報”,分享給歐洲的盟國。
美國的《紐約時報》和英國的《金融時報》等媒體積極配合西方政治精英的這種操作,在刊登的文章中以所謂“匿名情報官員”的口吻,披露中國很有可能向俄羅斯提供“五種急需的武器和裝備”。
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
而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等人,又反過來拿著這些所謂的“獨家情報”,向中國施壓,要求中國不要向俄羅斯提供“軍事支援”。
美國人這套伎倆玩得很溜……
但是,一個關鍵的問題是,俄羅斯真的需要中國武器嗎?
1
前兩天,英國《金融時報》刊登文章稱,俄烏沖突持續之際,“俄羅斯方面傳出早就尋求中國向莫斯科提供武器支援”。文章稱,如果中國在這個時候給予俄羅斯關鍵支持,可能會大幅改變戰局。
文章引述美國兩名知情官員的話稱,美國國務院已通知北約組織成員國和亞洲盟友,宣稱“中國已表示愿意對俄羅斯提供軍事支援”。而且,美國國務院還通過外交電報告訴盟友,“中國會否認這種計劃的存在”。
看看這手法,多歹毒。
在這份所謂的“美國情報部門提供的信息”中,并未詳細描述中國對俄羅斯給予軍事援助的等級以及在什么時候將啟動這一軍事援助,但煞有介事地稱,根據他們獲得的“情報”,莫斯科主要希望獲得5種武器。
相關報道
包括:地對空導彈、具備一定能力的無人機、情報搜集相關設備、裝甲車,以及后勤補給車輛。
此外,美方的“情報”還宣稱,俄羅斯還請求中國提供預先封裝、不易腐壞的軍糧等其他形式的援助。美方因此判斷,這表明俄軍戰力受到后勤補給的嚴重影響。
《金融時報》的文章稱,“俄羅斯的提議和中國的回應已在白宮敲響警鐘”,五角大樓正“非常、非常密切”地關注中俄之間的動態。而拜登政府一些人則趁機跳出來警告說,“中國如果為俄羅斯提供武器支援,將為此承擔嚴重后果”。
作為美國國內主流的精英媒體,這個話題肯定少不了《紐約時報》的摻和。
該報刊登的文章寫道,“中國政策圈已逐漸凝聚共識,即中國將是這場混亂下的贏家,因為俄烏沖突導致美國力量和注意力轉向歐洲,拜登企圖重新聚焦中國和亞太地區的努力不會成功”。
麥艾文
奧巴馬政府時期的白宮國安會亞洲事務資深主任麥艾文認為,如果中國對俄羅斯啟動軍事支援,將大幅改變國際地緣政治面貌。他甚至發出警告,“美國可能重新面對如同上世紀50年代那樣的中蘇同盟,烏克蘭沖突則是新冷戰下第一場代理人戰爭”。
“美國企業研究所”(AEI)的安全專家塞耶茲認為,如果前述俄羅斯提出的“武器清單”屬實,則說明莫斯科方面在烏克蘭已經陷入困境?!氨本┤绻娴奶峁┫嚓P武器,美國兩黨勢必針對中國推動制裁和出口設限,而且后續還會有更多制裁”。
但是,在這個問題上,不能光看美國和西方媒體說了什么。中俄在這個問題上的態度更加重要。
先看中方的態度。
在楊潔篪與沙利文于羅馬舉行7個小時的會談后,中方公布的簡報除了介紹楊潔篪在會談中重申烏克蘭問題一貫立場,要求各方回應“合理關切”之外,還特別突出強調“中方堅決反對任何散布不實資訊、歪曲抹黑中方立場的言行?!?/p>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也就美方人員稱“中國事先知道俄羅斯進攻烏克蘭計劃”“中國可能會向俄羅斯提供軍事支援”的信息批駁稱,“近期,美方在烏克蘭問題上接二連三散布針對中國的虛假信息,用心險惡?!?/p>
另外,中國駐美大使館發言人劉鵬宇被問及有關中國是否援助莫斯科的消息時,通過電子郵件回復《金融時報》稱,他“從未聽說”俄羅斯提出這類要求。
再看俄羅斯方面的回應。
佩斯科夫
俄羅斯總統普京的發言人佩斯科夫14日就表示,有關俄羅斯向中國要求提供軍事援助的說法是“虛假消息”。
他說:“俄羅斯自己有獨立的能力繼續這次行動。一切都按計劃進行,將按時全面完成?!?/p>
2
其實,如果深入分析《金融時報》等西方媒體透露的“美方情報”,以及列出的“俄羅斯希望中國提供的5種武器”,就能發現這種說法在現實中很難行得通。
一些西方人士認為:
第一,中國現在能生產大量的察打一體無人機,在中東國家也有出口的記錄,而且有些國家還將中國的武裝無人機投入到打擊恐怖分子和反政府武裝的實戰中。而現在俄羅斯在烏克蘭戰場出現了“無人機短板”,所以,中國可以幫俄羅斯一把。
無人機
第二,在目前的俄烏沖突中,烏克蘭利用從土耳其采購的TB-2型武裝無人機對俄羅斯的坦克和裝甲車發動“頭頂攻擊”,令俄軍的坦克裝甲部隊面臨直接威脅,從而導致俄軍的地面推進速度很慢,所以需要中國提供地對空導彈,來遏制烏軍的武裝無人機。
第三,俄軍在2月24日啟動軍事行動后,為了實現對烏克蘭重要城市的包圍,在地面戰中損失了不少坦克和裝甲車,所以需要中國提供坦克裝甲車等,幫助俄羅斯推進地面戰。
第四,在這次交戰中,俄羅斯的后勤補給車隊遭到烏克蘭武裝人員的埋伏和襲擊,損失也比較嚴重。中國可以在這個方面給俄羅斯幫助。
真的如此嗎?
“補壹刀”下面一一給出拆解。
首先,中國是生產了一些“彩虹”系列和“翼龍”系列察打一體無人機,而且出口到多個國家,其偵察能力及對地打擊能力贏得了使用客戶的好評。
但是,像這種察打一體無人機與偵察類無人機相比更加繁瑣,不像偵察類無人機,拿來就可以用。而察打一體無人機的使用者需要經過一定的培訓,才能在戰場上正確使用這種信息化武器裝備,為己方提供關鍵的幫助。
中國無人機資料圖
如果中方提供給俄羅斯,一方面,俄羅斯需要時間來培訓操作人員,可能人員還沒培訓完,軍事行動就結束了;另一方面,中國研發的武器裝備,在信息化和數據鏈方面,與俄羅斯采用的是兩套系統,要想兼容到俄軍的作戰系統中,也不是短時間能完成的。
再加上,其實俄羅斯自己部署有察打一體無人機,并不需要中國提供。
前幾天,有媒體發現俄軍的一款無人機出現在烏克蘭。這款無人機被稱為“獵戶座-E”攻擊無人機,也屬于察打一體無人機,可以摧毀敵方地面設施和對手的坦克、大炮及裝甲車等等。
從外型上看,這款無人機與美國生產的MQ-1“捕食者”無人機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雖然俄羅斯這種無人機一直處于測試狀態,但是有一部分其實已經服役了,具體數量外界不清楚。有一種說法是,這款無人機,之前在敘利亞戰場上曾經出現過,至少在敘利亞執行過38次任務。據稱,“獵戶座”無人機一次最多可以攻擊4個目標。
也許是俄軍在地面進攻中,使用無人機對敵方目標進行打擊的習慣并未建立起來,而且烏克蘭軍隊以小股人員機動實施反坦克行動為主,所以俄軍采用無人機的用途并不大。
其次,關于地對空導彈,也存在中俄武器裝備信息化和數據鏈不兼容的問題。中方自主研制的地對空導彈如今與俄羅斯武器是兩種系列,如果馬上交付給俄方,俄方人員很難迅速投入使用。
比如烏克蘭方面在尋求北約國家提供軍事支持時,需要的就是米格-29戰斗機或者S-300系列防空導彈,這些都是原蘇聯時期開發的武器,烏克蘭軍隊之前一直也有部署,所以拿過來就可以使用。
如果,說俄羅斯因為要對付烏軍的無人機(烏軍現在固定翼飛機的活動已經很少),而希望中國提供地對空導彈,那么現在可以說基本沒必要了。因為俄軍已經找到對付烏克蘭軍隊TB-2型武裝無人機的“法寶”。
直升機
這就是新型卡-31 D2戰場監控和預警直升機。對付無人機最大的難點并不是打擊,而是發現和鎖定。像TB-2這樣的小型無人機,體型小、飛行高度低、飛行速度慢,往往依托自身雷達反射面積小的特點,可利用地形隱蔽自身蹤跡。
在常規的防空雷達中,經常將這種慢速且不連續的信號,當作雜波過濾掉了,從而讓無人機能夠成功隱匿蹤跡,出其不備地發動攻擊。
俄羅斯這次出動的新型卡-31 D2預警直升機,有效避免了這種情況的發生。這種直升機,是基于俄海軍艦載型卡-31預警直升機發展而來,裝備到了俄空天軍。主要的改進在于更換了新型地面偵察和監視雷達,以及大量數據鏈和通訊系統。
3月17日,俄國防部發布俄武裝部隊在烏特別軍事行動最新簡報,自2月24日軍事行動開始以來,俄軍共摧毀無人機已經達到177架,其中大部分是烏軍TB-2型無人機。
第三,俄羅斯現在損失的坦克和裝甲車,主要是三個原因。一部分是為了盡快完成迂回穿插、包圍烏軍,所以丟棄了一些油料不足和出現小毛病的坦克裝甲車;還有一部分是因為春季到來,烏克蘭的凍土融化,坦克裝甲車陷入淤泥里無法行進,所以不得不丟棄;第三種,就是因為交戰而損毀。
坦克裝甲車
整體來看,因為前兩個原因而損失的坦克裝甲車,在俄軍中占大多數。所以,并非中國提供裝甲車就能解決這個問題。況且,中國列裝的裝甲車跟俄軍使用的裝甲車,在操作和使用習慣上還是有很多不同,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就熟悉起來。
至于后勤補給車輛和軍糧,實際上這些物資俄羅斯作為一個軍事大國是完全有充足儲備的。既然俄羅斯決定啟動“特別軍事行動”,就應該是經過詳細考慮和多方面評估做出的謹慎決定。不打無準備之仗,這個道理俄羅斯人還是懂的。
而且,在戰略物資生產方面,俄羅斯有著非常深厚的基礎和良好的傳統。
3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可以看出,美國及西方媒體渲染的“中國決定為俄羅斯提供軍事支援”完全是虛假消息。
一位中美問題專家告訴“補壹刀”,這次俄烏沖突給現代戰爭注入了一個新的視角,就是在信息時代,尤其是信息供給過剩的情況下,任何熱沖突、軟沖突中,輿論戰成為越來越重要的一條戰線。
這次俄烏沖突集中暴露出的一個問題是,在輿論戰當中,西方頻繁利用制造假消息和誤導性的消息,想要達到自己的目的。
這位專家認為,西方掀起的輿論戰有很多目的,就針對中國而言,制造的假消息和誤導性消息主要集中在兩個目的:
第一,是抹黑中國。因為在俄烏沖突爆發之前,中美兩國在很多問題上是有分歧和矛盾的,特別是美國把中國作為所謂“戰略競爭對手”和主要威脅。在沖突爆發后的輿論戰中,美國一方面大肆批評俄羅斯,另一方面則是抹黑中國。
第二,是離間中俄戰略協作關系。美國一方面利用沖突加強重振自己的同盟關系,另一方面,雖然美國把中俄都作為自己的挑戰對手,同時進行打壓,但在沖突發生以后也在避免自己陷入兩線作戰。
所以,華盛頓不惜制造假消息離間中俄,如果離間不成也要把中俄關系污蔑成“已經在戰爭中提供軍事武器的同盟關系”,扭曲中俄真正的相互尊重、和平共處的關系,不惜用各種方式扭曲中國在這場沖突中公平公正的立場。這是他們真正的目的。
軍事專家宋忠平對“補壹刀”表示,中國對俄進行軍事援助的可能性不大,因為俄方有自我武器裝備供應體系,而且是完整的產業鏈。當然,在蘇聯解體之后俄羅斯確確實實在武器裝備供應上存在一些問題。
資料圖
比如,之前有一些武器裝備是各加盟共和國聯合研制生產,但普京上臺之后,就大刀闊斧地進行軍事體制改革,也就是把所有的武器裝備都實現了國產化。而且俄羅斯的武器裝備體系和中國也不一樣,所以俄方也不可能向中國來采購武器裝備。
作為俄羅斯自身來講,它的產能也是足夠的。像俄羅斯大量的武器裝備還在出口,這就表明它的產能是足夠的。
宋忠平認為,目前我們所看到的俄烏軍事沖突,其實只是一個低強度的軍事沖突,對武器裝備的消耗并不是很大,而且俄羅斯也在清庫存,有大量過去的一些老舊的武器裝備都在不斷地消耗,這并不會影響俄羅斯實際武器裝備的供應能力,包括裝備保障能力
所以,完全談不到向中國來采購武器裝備。
相反,我們看到的是在這場沖突中,美國一直在給烏克蘭方面提供大量的源源不斷的軍事援助,西方的軍援其實說白了就是美國的軍援。
美國搞軍援一直是它的傳統,也就是要給交戰雙方中自己支持的一方提供各種各樣的軍事援助,來幫助自己支持的一方對抗另外一方。
美國就是通過這種方式,干涉其他國家內政,來達到扶植自己的代理人的目的。美國為什么對烏克蘭的軍援這么大?俄羅斯軍隊在烏克蘭呆的時間越長,越符合美國的利益。美國是希望用這場軍事沖突來拖住俄羅斯,甚至拖垮俄羅斯。
中俄之間正常的軍事合作比較廣泛,比如聯合軍演,聯合打擊三股勢力,這都是在軍事上的重要合作。中俄也在聯合研制包括大型飛機,這是中俄之間在科技領域開展的合作。
所以,中俄之間的軍事合作還是比較多,但這與中國為俄羅斯提供軍事援助是兩碼事。
圖片來自網絡
原創 補刀客 補壹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