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樂居財經 李奕和
幾日前,經歷了個別公司債劇烈波動的碧桂園,最先等來了董事莫斌的支持。
3月17日,碧桂園地產集團公告,將計劃由公司總裁莫斌、監事王增瑞以市場化方式在二級市場購買公司債券,總規模不超2000萬元。
碧桂園這起操作的目標很明確,兩位管理層買入的公司債,主要為“市場報價較估值偏離較大的公司債券”,以此積極維護公司債券價格的穩定,保護投資者利益。
無獨有偶,新城控股也拋出了購買債券計劃??偛昧褐菊\、聯席總裁曲德君、財務負責人管有冬、董事會秘書陳鵬,擬購買 2000 萬元公司債券,計劃實施期間為2022年3月21日至2022年6月20日。
房企老板、高管以身作則投入真金白銀“托底”,總能為公司注入足夠的信心。
近段時間以來,房地產企業連續的債務暴雷,讓市場信心跌至冰點。
表現在市場端,擔心交樓問題的購房客群觀望情緒更加濃厚,房企銷售停滯;金融端,則表現為金融機構對房企的不信任,正常融資受到極大限制。
這樣的情況下,一些尚未出現債務違約的房企也遭受“誤傷”,碧桂園是例子之一。行業風險有進一步積累趨勢,持續健康發展備受影響。
為此,多部門近日相繼發聲,表示要防范化解房地產市場風險,積極推動房地產行業轉變發展方式,促進房地產業良性循環和健康發展。
房地產的“暖春”似乎正在回來。
行業信心不足,房企屢遭“誤傷”
管理層斥資購買公司債券,可看作是碧桂園對“做空者”的回應。
受預期不足,港股房地產板塊持續走低等原因。近期,碧桂園股份及境內、離岸債務證券的成交價出現較大跌幅。其股價從3月8日開啟下跌通道,當天開盤價6.59港元,至3月16日跌出52周最低價3.34港元,期間跌去近一半。
多只公司債也出現較大波動。3月11日,碧桂園所發行公司債券“21碧地04”,因二級市場極少量規模的交易,導致債券價格產生大幅下跌,盤中一度臨時停牌。該筆公司債發行于2021年12月,實際發行規模10億元人民幣,票面利率為6.30%,債券為4年期。
碧桂園曾對此第一時間作出澄清,股份及公司債下跌,或歸因于近期社交媒體上流傳有關公司境內外融資相關不公平負面陳述/評論。該等有關論述為毫無根據且嚴重誤導。
針對相關不公平負面陳述/評論,當時碧桂園就稱,將積極開展維護市場穩定、保護投資者利益的行動。
“近期行動包括且不限于積極回購集團債務證券、提前將債務證券兌付資金劃轉至指定賬戶、向證券監管機構及銀行間交易商協會等相關監管監察機構投訴舉報散布謠言及惡意做空行為?!?/p>
公司董事莫斌、監事王增瑞計劃出資購買公司債,是上述行動的動作之一。
事實上,受累于去年以來一系列房企債務爆雷的影響,行業信任變得極其脆弱,市場信心也隨之跌至冰點。房企受“誤傷”的事情也時有發生。
除了上述的碧桂園,旭輝也備受瑞銀近日披露的一份報告所困擾。據了解,瑞銀于3月14日發布研究報告,將旭輝控股股票的評級由“買入”調整至“中性”。
該機構的理由是,由于開發商的違約風險不斷上升,旭輝合作項目多且合作伙伴多為民企(存信用風險)或金融機構(存擠兌風險)的民營房企,因此面臨的潛在風險大。
隨后的3月16日,旭輝不得不對外公告稱,報告欠缺嚴謹且嚴重誤導,目前公司經營情況良好。并針對瑞銀提出的潛在風險點,一一作出回應。
用行動回擊“做空”
對于部分房企屢遭“誤傷”一事,IPG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表示,這一方面表明市場信任極度脆弱,只要一有風吹草動就會反應劇烈。
“另一方面也說明市場高度懷疑這些房企可能存在較大的表外負債或者未披露的負債,對外披露的財務數據真實性存疑?!?br/>匯生國際資本總裁黃立沖也表示,股價和公司債下跌的房企確實具有很大的債務違約風險,這是股票投資者和投資人厭惡風險和試圖規避風險的表現。
樂居財經查閱了解,目前,碧桂園有存續境外債券28只,規模共239.44億美元。截至2021年6月30日,碧桂園一年內到期短期債務868.21億元,手持現金1862億元。手中現金較為充裕。
事實上,除了高管層自掏腰包購買公司債券,碧桂園近段時間以來也多次回售相關境內外公司債,優化公司債務結構。
3月4日至3月13日,碧桂園于公開市場購回160萬美元2022年7月到期的4.75%優先票據,及800萬美元2023年1月到期的4.75%優先票據。購回的該等票據將相應注銷。
而自2021年12月30日起及截至當時公告日期,碧桂園已累計購回優先票據本金總額4570萬美元。這些票據原本分別將于2022年、2023年及2026年到期。
此外,控股股東楊惠妍亦多次增持公司股份,自2021年3月26日起至2022年3月17日,其已增持碧桂園股份合共約3.2817億股。用實際行動支持公司的業務發展。
碧桂園稱,將繼續監察市況,并于適當時候進一步購回其優先票據。
最新于3月14日,碧桂園地產集團已提前完成"19碧地01"回售資金及2022年到期利息的支付。該公司債發行規模5.9億元,回售資金兌付日為2022年4月6日,債券2022年到期利息2967.7萬元。
地產利空出清了嗎?
過去半年,房地產市場頻頻爆雷對實體經濟造成較大影響。具體表現上,樓市持續轉冷,商品房銷售、投資增速持續下滑。在維持房地產“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的主基調下,近日多部委密集發聲,“救市”信號明顯。
3月16日,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召開專題會議,強調有關部門要切實承擔起自身職責,積極出臺對市場有利的政策,慎重出臺收縮性政策。當中提到房地產企業,會議強調要及時研究和提出有力有效的防范化解風險應對方案,提出向新發展模式轉型的配套措施。
隨后于同日,央行、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均作出表態,防范化解房地產市場風險,積極推動房地產行業轉變發展方式,促進房地產業良性循環和健康發展。財政部表示,今年內不具備擴大房地產稅改革試點城市的條件。
政策利好之下,地產股迎來了難得的“大爆發”。
3月17日,房地產港股和A股均整體上揚。港股融創中國、上置集團、新城發展、龍光集團、時代中國控股漲幅超40%。A股陽光城、大龍地產、天?;?、財信發展、香江控股、嘉凱城、蘇寧環球、世榮兆業、新城控股、廣宇集團等逾十只個股漲停。
至3月18日收盤,當天建業地產、中國恒大、萬科海外等多只內房股漲幅超8%。此外,保利發展、金地集團、新城控股、陽光城、濱江集團等A股房企尾盤沖擊漲停。
欣欣向榮的大好行情之下,關于房地產利空是否已經出清的問題也被擺上桌面。
黃立沖對此表示,多部門表態促進房地產市場是上層意圖用一些政策進行“救市”的表現。主要原因是現在國家急需化解房地產正在來臨的潛在危機,所以暫停了房地產稅的試點和加大一些支持力度和政策。
但該人士也表示,這并非利空出清,而是國家投入“救市”政策,這對房地產起到一定的支持作用,但是支持作用只能緩解3-6個月。其認為房地產現在離底部還很遠,現在是“小陽春”而不是真正的“回暖”。
柏文喜也表達出了同樣的觀點。其表示,現階段的房地產利空并未出清,房地產行業下行也尚未到達底部,樓市仍然尚待回暖和行業信心的恢復。
他進一步指出,房地產的這股暖潮是否會持續,還要看政策的實際效果、行業信心恢復和樓市的回暖情況,目前房地產板塊已經出現了回調現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