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短板、填空白、深耕細分市場,可以說是眾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共同的特質。在軌道交通領域有這樣一家企業,不僅研發出了鐵軌的“防雷盾牌”,還給列車行駛裝上了“火眼金睛”。
△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欄目視頻
2022年1月10日,隨著第一趟高鐵列車從深圳站緩緩駛出,這座火車站正式進入了高鐵時代。
隨之升級的還有為了防止機電設備遭受雷電襲擊而安裝的防雷分線柜,從2006年,目前已經更新到了第六代。
六代防雷分線柜出自一家公司,這也是張帆夫婦在深圳打拼的見證。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到深圳創業的張帆夫婦意外發現,金融、交通等很多領域的客戶,都面臨著電子設備、通訊系統被雷電侵襲干擾的苦惱。當時,國內還沒有能夠解決這個難題的設備,而國外的防雷設備,價格非常昂貴。
深圳科安達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裁 張帆
僅僅是車站的一個設備遭到了雷擊,就影響到整個京廣鐵路的提速,感慨之余,張帆夫婦敏銳地洞察到,鐵路信號系統的防雷設備是一個巨大的市場空間,于是,她和丈夫郭豐明開始把精力投入到這個領域。
經過反復設計、測試,最終研發團隊給鐵路信號系統量身定制出了一款防雷分線柜。在深圳市氣象局的雷電實驗室,最新的試驗是80千安的模擬雷電波形,打在防雷分線柜上,這樣的感應電流可以把線路板燒焦,但是防雷分線柜卻完好無損。
這是科安達公司最新研發的一款防雷產品,它和之前的產品相比,在傳統分線和防雷功能的基礎上,又增加了大數據采集的功能,可以采集電壓、電流等數據,可以為軌道交通智能運維系統提供數據支持。
通過多年的自主研發,這款防雷分線柜還在不斷進行迭代升級,在這個漫長的過程中,不僅打破了國外產品的壟斷,還構建了我國鐵路信號防雷的全新體系。目前,科安達的防雷設備已經在京廣高鐵、京滬高鐵、上海虹橋、廣州南站等幾千個鐵路站場使用。
除了鐵路防雷,張帆和團隊還解決了另一個困擾軌道交通多年的問題——計軸系統。計軸系統形象地說,它相當于列車的一雙眼睛,讓高速行駛中的列車,能夠判斷前方是否可以安全駛入。而列車的判斷,依靠的是鐵軌上安裝的一個個傳感器。車輪傳感器就安裝在軌道兩個區段交界的地方。
深圳首條自動駕駛的地鐵設計最高速度為每小時120公里。在這套全自動運行系統中,計軸技術是極其重要的一環。運用在深圳地鐵20號線上的計軸系統,就是這家公司研發出的最新一代計軸產品。
目前他們的計軸系統先后在全國40多個城市的軌道交通中應用,并在部分鐵路線路上逐步推廣。
計軸系統的兩個核心技術就是“算力”和傳感技術,只有突破這兩個門檻,才能實現列車行駛過程中,數據和信號的準確收集、快速高效運算,以及準確的信號傳輸。
之前國內所使用的計軸系統,一直被歐洲的一些大公司所壟斷。源于國外的傳統計軸產品,采用的是繼電器模式,需要通過龐雜的一系列繼電器組合,才能構成邏輯電路,實現運算和輸出。張帆的團隊成員,經過不斷地自主研發、迭代升級,讓計軸產品擺脫了繼電器時代,邁入了信息化時代。
數字化的計軸系統,使鐵路運行的效率和安全性都有了大幅度提升。但數字化,也意味著需要更強大的算力和算法支持,以及更復雜的安全設計。
憑借軌道交通信號控制及雷電防護這兩項核心技術,科安達經過二十多年厚積薄發,成長為細分領域的隱形冠軍,在“專精特新”的道路上越走越遠。2019年,這家公司被評為國家第一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半小時觀察】“小巨人”蘊藏大能量 助力高質量發展
去年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激發涌現一大批‘專精特新’企業”;剛剛結束的兩會,再次要求“著力培育‘專精特新’企業”,在資金、人才、孵化平臺搭建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皩>匦隆币呀洸粌H僅是一個政策熱詞,更是產業界的焦點。
這些“專精特新”小巨人不僅是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重要開拓者,更是“補短板”“鍛長板”“填空白”的生力軍。我們希望在未來,能有更多的“小巨人”不斷成長壯大,為數字化、智能化轉型賦能,為高質量發展助力。
轉載請注明央視財經
(編輯 張曉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