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英國《泰晤士報》報道,不但“企圖收留烏克蘭女性”這類低俗言論在英國泛濫,一部分英國單身男性甚至試圖實踐這種想法。
英國記者公布的聊天記錄截圖
據報道,《泰晤士報》的記者注冊了一個假賬號,自稱自己是22歲的烏克蘭難民,需要找到具有英國國籍的人為自己提供入境擔保并提供住宿,為了臥底得更加逼真,這位記者給假賬號選了張年輕女孩的照片,還起了一個非常烏克蘭風格的名字“娜塔莉”。
在進入這個名為“為烏克蘭難民提供住宿”的社交網絡群組僅僅3分鐘后,“娜塔莉”就收到了不少新消息,大多數內容都從“你好妹子、你真漂亮”打頭,隨后會向“娜塔莉”開門見山地表示:我目前單身,我愿意為一位烏克蘭女孩提供住宿。
英國記者公布的聊天記錄截圖
從報道給出的聊天內容看,這些搭訕的英國男性可謂丑態百出。有人比較誠實,表示自己就是“想找個漂亮的年輕女孩結婚”,并愿意以幫助對方提供入境簽證的擔保、提供住宿作為交換;有人相對含蓄,暗示對方“我幫助你,希望你也能幫助下我”。
還有人大言不慚地表示:我家的床很大,咱們可以一塊睡,但我不會對你做什么的,我不是色情狂。此情此景,讓人不由得想起電影《讓子彈飛》的這個“名場面”:
除了露骨的聊天內容外,這篇報道還有不少讓人“細思極恐”的細節。
比如這個群共有5萬個成員,即使只有一成的人是像上面這種不懷好意的收留者,這個數字也已經大得嚇人了,更何況,在英國某些鏡頭照不到的角落,想必還有更多這樣的群組、更多懷有這種念頭的人,而且他們中可能有人已經成功實踐了自己的想法。
從報道看,英國難民庇護制度也在某種程度上為這種潛在的“性剝削”提供了條件。盡管英國在俄烏問題上表態非常高調,但在為烏克蘭平民提供幫助上卻是“說的多,做的少”。在收留難民問題上,英國采取了遠比其他歐洲國家更為嚴苛的準入標準,比如必須要在英國境內有可投靠的親屬,或者有愿意為其支付生活開支的擔保人,而這些條件顯然不是大多數真正需要幫助的難民所能具備的。
就在這篇報道刊發當天,英國首相約翰遜抵達了烏克蘭首都基輔,并表示自己此行是為了“彰顯與烏克蘭人民的團結”。不知道看到上述報道里那些惡心的言論后,烏克蘭民眾會怎么看待約翰遜,怎么看待他所說的“團結”?
約翰遜同澤連斯基交談
作者:梁由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