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普藝術大師安迪·沃霍爾(Andy Warhol)于1964年創作的《槍擊瑪麗蓮(鼠尾草藍色)》肖像畫(Shot Sage Blue Marilyn,下稱《瑪麗蓮》)以創紀錄的1.95億美元成交,成為全球焦點。而與之一同受到聚焦的,還有這幅畫的買家——世界上擁有最繁榮藝術生意的商人,現年77歲的拉里·高古軒(Larry Gagosian)。
“我是一個非常注重視覺體驗的人,無論是欣賞美女還是佳作,我都喜歡事物本身的樣子?!彼绱私忉岀姁鬯囆g品買賣的理由。他的高古軒畫廊已經在七個國家和地區開設了19個分支機構,號稱“太陽永遠不會在他的畫廊落下”。他代理著全球100多名藝術家,每年舉辦六七十次展覽,畫廊的年銷售額接近10億美元,被描述為“藝術界最接近凱撒大帝的人”。他的一舉一動都有可能產生重大影響,而他再次為藝術史寫下一筆也呼應了他曾說過的話,“高古軒會一直走下去”。
▲瑪麗蓮·夢露肖像畫拍出1.95億美元創紀錄價格。
從海報小販到藝術帝國締造者
高古軒剛進入藝術市場時,與1.95億美元的距離如同攀登珠穆朗瑪峰——20世紀70年代,他在一個停車場賣海報,每張只要15美元。因此他常說,他在這個行業靠的不是家族關系,也沒有為哪家畫廊打過工,“我只是自然而然地成為了一個好斗的商人、一個幸存者”。
他是亞美尼亞移民家庭的獨子,母親從事表演和歌唱事業,父親做過會計師和股票經紀人。他青年時期常駐泳池,參加學校的游泳隊和水球隊。24歲獲得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英語文學學位時,他還未與藝術有關聯,甚至也沒有學習過藝術史。畢業后他在各處打零工,也坐過一年辦公室,但他形容那就像“在電話亭里跟人動刀子”,感嘆自己沒有這種DNA。
他曾因兒時露營看到同行男生穿了一件好看的褲子,培養起喜歡從美學的角度看待事物的習慣,但這并不是讓他從事藝術行業的原因。他的藝術事業始于UCLA附近的停車場。最開始他只是停車場經理,但當他看到有人在停車場附近賣海報時,他也決定一試,意外發現自己仿佛生來就掌握銷售技巧?!芭c其賣15美元的海報,不如加上畫框,讓它變成50美元、100美元的東西?!?/p>
▲1983年,高古軒與·米切爾·巴斯奎特(Jean-Michel Basquiat)在紐約。
進入行業雖屬偶然,但高古軒的發展卻是飛速的。1976年,他關閉海報店,盤下一家餐廳賣版畫;兩年后,他的第一家畫廊在洛杉磯落成。1980年代,高古軒舉辦的展覽已經能與大型博物館相媲美,同時,他通過轉售現當代藍籌股藝術家的作品迅速發展業務。他從對手那里挖來許多人才,如“提取藝術”的代表性藝術家理查德·普林斯(Richard Prince)、波普藝術家杰夫·昆斯(Jeff Koons)、英國國寶級藝術家達明安·赫斯特(Damien Hirst)?!都~約時報》在2009年的一篇文章中比喻道:“在藝術市場這個龐大的德州撲克游戲中,他長期持有最好的牌?!?/strong>
當被《金融時報》問到他最近的職業關注點是什么時,他回答:“這40年來都是一樣,就是成功。努力競爭、想出新點子,讓我的藝術家獲益?!币虼?,當業界談論他時,常會說到“aggressive”(好斗、激進、有侵略性)。例如,他第一次見到讓·米切爾·巴斯奎特(Jean-Michel Basquiat)的涂鴉式繪畫時,就花9000美元買下了他的三幅畫。第二年,他讓這名藝術家和他當時的女友麥當娜住進了自己的房子,并為他辦了展覽。
▲英國畫家大衛·霍克尼(David Hockney)在2013年為高古軒所繪肖像。
好斗的藏品“特工”
有人說,高古軒總是在畫作的主人知道作品要被賣出去之前就把它們賣掉了,但他認為做生意就是要“好斗”。他把時間用來與對沖基金投資者、俄羅斯寡頭和房地產商打交道,為未正式出售的作品尋找買家,甚至只要他推薦買入,就會有人乖乖聽話,不在意源頭。
藝術顧問莫里斯·塔奇曼(Maurice Tuchman)指出:“拉里把藝術品買賣變成了商業交易,這讓商人們更自在,仿佛他們在購入一棟大樓,或者IBM股票?!彼€知道并未進入蘇富比、佳士得拍賣條目的作品要去哪里找,他仿佛特工,能注意到身邊人的家中有哪些藏品——電視臺高管道格拉斯·克萊默(Douglas Cramer)就曾在高古軒的辦公室發現自己家的照片。
在泰特美術館工作了29年的尼古拉斯·塞羅塔(Nicholas Serota)也證言,高古軒可以在看到一幅畫30年后告訴你它當時是掛在哪面墻上。房產大亨伊萊·布羅德(Eli Broad)曾告訴高古軒想要蘇珊·羅森伯格(Susan Rothenberg)畫的馬,他便聯系到圣路易斯的一個藝術品商人,將那名商人掛在家里墻上的非賣品轉手30萬美元賣給了布羅德。
他精明的商業頭腦和他對質量與人才的敏銳洞察力推動了他的事業。但他的做法也會惹惱一些古板同行,有人指責高古軒將藝術品的定價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但他并不感到抱歉,“我喜歡展示我們這個時代的偉大藝術家,但我也喜歡做交易。我認為它們相輔相成?!薄都~約客》藝術評論家彼得·舍爾達爾(Peter Schjeldahl)形容高古軒是一臺沒有關閉按鈕的喂食機器。他還總能找到平衡點,既能在定價和曝光度方面滿足藝術家,又能讓藏家滿意。
他還將工作融入私生活,高古軒的前女友科萊特·拉米雷斯(Nicollette Ramirez)透露,他們的度假目的地一般是藏家的目的地,或可以做生意的地方。在他們交往的三年里,她很少看到商人之外的高古軒?!凹词故菒廴松矸?,也會覺得和他相處有隔閡。因為他沒有時間沉浸在大多數人類關注的事情上,談戀愛、結婚,這些都不是他優先考慮的事情?!睂嶋H上,高古軒曾在大學時舉行了一場五分鐘的婚禮,但這段婚姻只維持了16天,他現在仍沒有結婚,也沒有孩子。
▲瑞士藝術家烏爾斯·費舍爾(Urs Fischer)在高古軒畫廊辦展。
日不落畫廊帝國
數十年來,他始終穿著愛馬仕西裝,坐著私人飛機四處奔走。他的銀色頭發像頭盔一樣焊在他的腦袋上,他時而像一個喜愛玩樂的老年人,時而像一個秘密特工,散發著十足的自信。有人曾夸張地說,任何一個藝術家被高古軒簽下,他的名字就有可能被寫進藝術史,即使不然,他的作品價格也有可能翻十倍。
高古軒在當代藝術的銷售方式上有兩項創新。他是第一個抓住全球化的畫廊主,他的“日不落畫廊帝國”經營模式也引發了許多同行的效仿。紐約大都會博物館館長馬克斯·霍萊因(Max Hollein)表示:“藝術家需要這種國際影響力,而高古軒創造了這種模式?!?/p>
他還改變了展覽的模式。高古軒的畫廊空間十分寬敞,能呈現博物館式展覽,既可以展示多名藝術家的作品,也可以在為一名藝術家展覽時突出想要突出的作品。有人認為這兩種創新模式在高古軒的領導之下激發了藝術家的創作雄心,但也有人持懷疑態度,認為巨型畫廊系統擠壓了小型畫廊的生存空間。還有人認為,這種模式下藝術家的天賦被過分夸大。藝術評論家杰瑞· 薩爾茨(Jerry Saltz)寫道:“許多這樣的展覽都是大而無當,充滿糟粕?!?/p>
▲瑞士格施塔德的高古軒畫廊。
高古軒當然也在思考未來的藝術市場,會與人談論互聯網給藝術家帶來的影響,懷念藝術世界不那么官僚的日子?!冬旣惿彙菲萍o錄的購買是否預示著高古軒的一個新時代還有待觀察,但他一直在刷新他手上的藝術家名冊,以吸引年輕買家,同時聘請了很多藝術界的高權重人士。正如他的綽號“Go-Go”,他認為畫廊不能不思進取。因為他想要創造的遺產是“即使沒有高古軒也可以存在的畫廊”。
內容來自《周末畫報》
撰文:汪柚希
編輯:金布萊
圖片:Getty、高古軒官網
iWeekly周末畫報獨家稿件,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