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阿爾巴尼斯現在如何設想?
文 | 海上客
澳大利亞昨(5月21日)舉行聯邦大選。從初步計票結果看,澳大利亞工黨贏得了選舉。這不僅意味著工黨將贏得議會的多數席位,更意味著工黨領袖安東尼·阿爾巴尼斯將成為下一任澳大利亞總理。
阿爾巴尼斯(左)與莫里森在結束電視辯論后握手 圖:資料
在海叔看來,自由黨的莫里森擔任澳大利亞總理的這幾年,幾乎是中國和澳大利亞建交以來,關系最為微妙的時期。而此后阿爾巴尼斯上位,中澳關系是否會有所緩和呢?即便從既往工黨執政澳大利亞的歷史看,其對華總體上比較友善,也無法憑此就認為阿爾巴尼斯也能重回老路。一切,還得聽其言,觀其行……
1
莫里森這幾年的折騰,自不待言。其追隨美國,對華種種打壓,其實是損人不利己的。因為其把持澳大利亞聯邦的政策,使得澳大利亞一些與中國貿易關系緊密的州損失不小。甚至其班底的副總理喬伊斯都在今年2月大罵莫里森是“偽君子和騙子”。
快訊!英媒:工黨領袖阿爾巴尼斯將成為澳大利亞下一任總理 圖:澳大利亞媒體截屏
這是簡單的內訌嗎?
海叔認為,不是。
各州為什么要與中國改善關系?還不是因為各州有各州的算盤。譬如前幾年,一些州與中國攀關系,無非想拉中國游客前往,以增加旅游收入。當時海叔還接觸過澳大利亞一些州旅游局的朋友。這些打著旅游局招牌參加旅交會的人,主要是華人或者華僑??梢?,在澳大利亞來說,他們當年只要能夠打通與中國的旅游生意關系,才不在乎雇傭什么人,或者任用什么人。
還有一些州的鐵礦石銷往中國。多好的生意啊,就被莫里森給攪黃了。去年春夏之交,西澳大利亞工黨領袖麥高恩就明確反對莫里森一邊倒地傾向美國的政策。
“奧庫斯”協議讓莫里森當局挨了不少罵
麥高恩的反對有沒有道理? 顯然有。
如果說在莫里森當政之初,其追隨特朗普當局在一些問題上給中國制造障礙,算是一種政治姿態的話,在美國政府換屆以后,其本該審時度勢,三思以后行??赡锷还懿活?,投入了拜登當局設下的“奧庫斯”懷抱,也就是美英澳三邊安全協議機制。這一機制最為令人擔憂之處在于,美英要給澳大利亞提供核動力潛艇。
由此,包括澳大利亞周邊的新西蘭、印度尼西亞等國自然意見很大。澳大利亞本是一個連核電站都不愿意建造的國度,這回竟然要搞核潛艇,能不讓人擔心嗎?更何況莫里森持續反華,耗費不小。不僅一些州的生意被攪黃,就澳大利亞聯邦來說,也是好處不多,損失挺大。
2
那么,工黨勝選,阿爾巴尼斯未來就任澳大利亞總理以后,澳中關系是否會有明顯改觀呢?在海叔看來,不能如此樂觀。
阿爾巴尼斯在自己的選區投票 圖:澳媒
逝者如斯的莫里斯自不待言。 即便首位在澳大利亞大選中勝選的意大利后裔,阿爾巴尼斯在選前的各種辯論活動中,也屢屢表達了對華強硬的姿態。 這一點,和澳前幾屆工黨政府,譬如陸克文等人的態度明顯不太一樣。
面對有著“世界反華急先鋒”之稱的莫里森,阿爾巴尼斯并沒有在此問題上與之針鋒相對,反倒聲稱“澳大利亞沒變”“是中國改變了姿態”。其表現出來的是不但沒有反思澳方長期以來的不當言行,反而暗暗將產生困局的責任“甩鍋”給中方。
澳大利亞前總理陸克文
這是否阿爾巴尼斯的一種選舉語言呢?
還真不見得。
這幾年,陸克文等人的聲音在澳大利亞國內日漸式微。在澳國內,反華幾乎成為一種政治正確,這一點,值得我們關注。
3
當然,也必須看到,哪怕是中澳關系頗為緊張的時期,在世界最大自貿區《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簽署的時候,澳大利亞的態度亦相當積極。而如今,在工黨重新回到澳大利亞政治舞臺中央的時刻,我們也有理由拭目以待。如果阿爾巴尼斯是務實的,其就該改弦更張,重回與中國合作的路線。
今年以來,亞太地區不少國家領導人更替。菲律賓的小馬科斯、韓國的尹錫悅等人紛紛上臺。海叔發現,無論他們在競選時如何說——有的表露出友華姿態,有的放出對華強硬之言??僧斶x、上任以來,總體上看,他們都表露出各種對華合作的態度。
在小馬科斯勝選時,海叔在 一文中就曾分析,“友華和親美,在當下的菲律賓來說,并不是一項單選題”。對于澳大利亞,更是如此。作為大洋洲的大國,其本有資格在世界上做到更獨立自主,更不偏不倚,這樣難道不是更有發展潛力嗎?
不知道阿爾巴尼斯現在如何設想?
延伸閱讀
陸克文:中美力量對比已變21世紀20年代將是“危險生活的十年”
參考消息網3月30日報道《菲律賓星報》3月27日發表題為《陸克文的著作<可避免的戰爭>》,作者是菲律賓駐美國大使何塞·曼努埃爾·羅穆亞爾德斯。全文摘編如下:
我參加了澳大利亞前總理陸克文所撰寫的新書《可避免的戰爭》的發行儀式。陸克文也是美國亞洲協會會長兼首席執行官。亞洲協會在華盛頓知名的威拉德酒店主辦了這場活動。
這位會講普通話的前政界人士和外交官自稱是“中國問題和美國問題的研究者”,曾就讀于澳大利亞國立大學,主修中文和中國歷史。他在美國生活過好幾年,自認“對美國人感情深厚,對美國歷史有濃厚興趣,對美國的創新文化深感欽佩”。
“有管控的戰略競爭”
本書共17章,對“正在發生的中美關系危機”提出頗有深度的見解。他談論一旦這兩個大國爆發全面沖突我們都會面臨的危險,給人留下深刻印象。他認為,鑒于兩國力量對比不斷變化的總體動態,21世紀20年代將是“危險生活的十年”。他承認,盡管戰爭的威脅一直存在,但戰爭仍是“可避免的”。
陸克文在他的新書中對中美關系現狀作了深入研究。他認為,中美關系現狀是長期、復雜、有爭議和充滿互不信任的歷史的產物。他說:“這種不斷加深的不信任鴻溝并非一夜之間形成的?!彼赋?,在過去150年里,“相互不理解和深度懷疑”的主題反復出現,一方指責另一方造成雙邊關系中的問題。
兼任美國國際和平研究所董事會主席的陸克文說:“本書的論點是,我們避免戰爭的最佳機會是更好地理解對方的戰略思想,并概念化一個中美都能競爭共存的世界,即便是在因相互威懾而強化的持續對抗狀態中競爭共存?!?/p>
鑒于中美對抗以及兩國仍不得不進行接觸這一事實,他提出了“有管控的戰略競爭”概念。
他說,有管控的戰略競爭將“使華盛頓和北京能夠進行高水平戰略競爭,同時降低競爭升級為公開沖突的風險”。他解釋說,需要有一套雙方都同意的規則和“防護欄系統”或戰略出路,以幫助維護大國之間的和平。
有管控的戰略競爭概念涉及3個關鍵支柱:第一,對每個國家(和盟國)的安全政策和行為共同設置一定的硬性限制,以管控競爭升級為關乎生存問題的沖突;第二,雙方要就一系列約定達成一致,同時接受對方仍將試圖使自身優勢最大化,不突破兩國關系的戰略極限;最后,兩國要在一系列確定領域尋找就關鍵的全球威脅進行持續戰略合作的空間,這些領域有“氣候變化、抗擊疫情和改善公共衛生、全球經濟復蘇、金融穩定和核軍備控制,包括限制人工智能戰爭”等。
“中美力量對比已變”
本書還概述了“戰略紅線”?!皯鹇约t線”不應跨越,因為這可能導致軍事升級。
陸克文認為,中國和美國的朋友有“道義上的義務和實際義務”來“思考本世紀國際關系中唯一最棘手的問題:如何維護我們在過去3/4個世紀里所取得的和平與繁榮,同時認識到華盛頓和北京之間力量對比發生變化的現實”。
他警告說:“如果這兩個大國找到在不違背各自核心利益的情況下共存的方式……世界將因此變得更好。如果它們失敗了,那么在另一條道路上存在爆發戰爭的可能性,而戰爭可能以我們難以想象的方式改寫兩國乃至世界的未來?!?/p>
無疑,本書不僅是地緣政治和外交學者的必讀之書,也是菲律賓下一任總統的必讀之書,以便更好地理解未來的挑戰,一方面謹慎平衡我們與中國和美國的關系,另一方面維護我們的國家利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