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節邁多士,斯文傳古風”。58年前,鄧拓將個人珍藏的140余件(套)古代繪畫作品無償捐贈給國家,由中國美術館永久收藏,使這些藝術珍品成為澤被后世的公共文化財富。今年恰逢鄧拓誕辰110周年,澎湃新聞獲悉,近日,由中國美術館策劃并主辦的“斯文傳古風——鄧拓捐贈古代繪畫精品展”與觀眾見面,展覽呈現了鄧拓捐贈的繪畫精品70余件(套),包括宋代蘇軾《瀟湘竹石圖》(傳),鄧拓稱其“千秋何幸留遺墨,畫卷瀟湘竹石奇”。
鄧拓的繪畫收藏極富,其文物捐贈也成就一段佳話。
蘇軾《瀟湘竹石圖》(傳) 局部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遴選鄧拓捐贈的藝術精品70余件(套),集中呈現這批捐贈作品中的“竹石”意象,分“瀟瀟竹、磊磊石”“移生動質寓興意”“澄懷觀道寄暢游”三大板塊,展現中國傳統花鳥畫和山水畫的藝術特點與內在精神。參展作品包括陳容《云龍圖》、唐寅《湖山一覽圖》、仇英《采芝圖》、王原祁《仿黃公望山水》、石濤《山水(冊頁十二開)》、鄭燮《蘭竹圖》等一批傳世珍品。
《瀟湘竹石圖》宋 蘇軾 中國美術館藏
展覽中最為珍罕的一件瑰寶,是被譽為中國美術館鎮館之寶的蘇軾《瀟湘竹石圖》(傳)。鄧拓稱其“千秋何幸留遺墨,畫卷瀟湘竹石奇”。該作縱28厘米,橫105.6厘米,絹本。該作品采用長卷式構圖,展現湖南省零陵縣西瀟、湘二水合流處,遙接洞庭巨浸的蒼茫景色,卷末端題有“軾為莘老作”五字款識。
畫中的遠山煙水、風雨瘦竹意境悠遠,是以竹石寄托文人精神情懷的中國文人畫典范之作。圖左下側有元代收藏家楊元祥的題跋,畫作拖尾處還有元明題跋26家,共計三千余字,始于元惠宗元統甲戌年(1334年),止于明世宗嘉靖辛酉年(1561年)。
竹與石在中國繪畫題材中備受青睞,久盛不衰。蘇軾也偏愛“竹石”題材,《瀟湘竹石圖》正是其繪畫藝術的代表作品之一。蘇軾的畫在當時很有名氣,曾有過“枯木竹石,萬金爭售”的景象。但蘇軾所作的畫作多見于著錄,傳世真跡極少,目前只有現藏于中國美術館的《瀟湘竹石圖》和上海博物館的《蘇軾枯木竹石、文同墨竹合卷》兩件流傳,但真贗也仍存爭議。2018年,另一幅傳為蘇軾的《枯木怪石圖》現身佳士得拍賣行,也引起業界對其真贗之爭。
《云龍圖》南宋 陳容
另一幅重要的宋畫展品,是出自南宋畫家陳容的《云龍圖》。他以水墨繪一龍騰于云天之中,龍身在盤旋中呈“S”形,動感十足。龍首微抬,須發僨張,有傲臨天下的昂揚之氣。此外,明代唐寅的《湖山一覽圖》描繪了太湖“紅霞瀲滟碧波平”的景色,以瀟灑清逸的筆墨韻致,展現“江南第一風流才子”的不羈。
明代唐寅的《湖山一覽圖》
故宮博物院研究員余輝提到,鄧拓的藏品,主要是明清的作品,因為他的收入有限,但是對于宋元畫家的作品,他只要看到是好的就收下,他是不挑不揀,因為宋元繪畫不常有,機會畢竟不多。有無宋元繪畫藏品,是對一個收藏家的收藏能力、收藏水平的綜合考量。正因為鄧拓收藏了幾件宋元的繪畫,再加上其他的明清精品,才使得他的收藏如此引人注目。
宋 佚名《岳陽樓圖》
鄧拓所藏宋元繪畫有北宋蘇軾《墨竹圖》卷,南宋陳容《墨龍》、宋佚名的《岳陽樓圖》、元代張雨的《霜柯秀石圖》、元代黃公望《山水圖》、元代高克恭《云山圖》軸、元代的《鷹兔圖》等。余輝提到,鄧拓的一些宋元繪畫藏品是非常重要的,其中就有如北宋蘇軾《墨竹圖》卷,這件藏品楊仁愷先生認定是真跡,當然也有一些專家學者有異議,這個討論在未來還會繼續。再如南宋陳容的《墨龍》,陳容是福建人,出生于莆田,在福建還做過地方官,也在國子監做過主簿,他是理宗朝的進士,是南宋后期的重要畫家。陳容的墨筆傳到現在的也不多,故宮一件、中國美術館一件、美國波士頓博物館一件,廣東博物館有一件,也就四五件,可以說是彌足珍貴。鄧拓藏的這幅《墨龍》的藝術水平與藏在美國波士頓美術館的《墨龍》是一致的,都是真跡。畫墨龍一定要有藏有露,講究變化,一般頭要露出來,身體或者有個別幾個爪子要藏起來,然后尾露起來,如藏在云中。古代畫云都要靠墨去渲染的,如果渲染的次數太多,則畫面容易出現死氣,陳容的《墨龍》很好地解決了藏與露的矛盾,動與靜的矛盾,這是一件很出色的作品。后世畫墨龍罕有及陳容者。
鄧拓
鄧拓先生是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也是一位杰出的新聞工作者、政論家、歷史學家、詩人和雜文家。鄧拓的收藏始于戰爭年代。作為一位著名的“筆桿子”,鄧拓要為寫作而收集、整理各類資料,他的收藏生涯便是從收集和珍藏革命歷史文獻以及毛主席的詩詞和手跡開始的。起初,他的收藏是為了革命工作的需要,久而久之,收藏變成了他的生活樂趣。1959年,他兼任中國歷史博物館(今中國國家博物館)建館領導小組組長,更廣泛地接觸了不同類型的歷史文物和中國古代書畫,古代書畫成為其晚年最為重要的收藏對象,再加之此一時期古代書畫零落散佚、流失嚴重,結合自身的文藝素養,古代書畫成為其晚年最為重要的收藏對象。
清 金農《雙色梅花圖》
清 鄭燮《蘭竹圖》
據余輝研究,鄧拓的收藏,可以總結如下幾個特點:首先就是他喜歡福建籍畫家的作品,只要看到福建籍畫家的作品他就收。因為鄧拓是福建人,有家鄉的情結。他的收藏中福建畫家有南宋的陳容,明代的吳彬,清代的上官周、黃慎等等,如果再增加兩三個,就幾乎把宋以來福建的大名家都收齊了。其次,他收藏的明代繪畫比較多。在當時的市場上,明代繪畫跟清代繪畫的數量之比大約是1:10左右,而在他的藏品里面,明代繪畫跟清代繪畫比差不多是4:6,能到這么一個比例,說明鄧拓在遇到明清繪畫的時候,他優先考慮入藏明代的作品。再次,鄧拓喜歡收藏文人的繪畫作品。他要跟知識分子交流,當然會考慮多收藏一些文人的作品,文人書畫里面的內涵要豐富得多,值得探討的地方也多。像吳門諸家的繪畫他差不多都快收齊了,揚州八怪的收了一些,還有石濤、八大。
明 沈周《萱草葵花圖卷》
明 文征明《疊嶂飛泉圖》
清 朱耷《秋窗竹韻圖》
清 華嵒《紅白芍藥圖》
據學者孫煒研究,鄧拓的收藏約有500余件,其中70%是中國古代書畫。 1964年,鄧拓捐贈給了中國美術館140余件(套)精品,如宋代陳容的《云龍圖》、元代高克恭的《云山圖》、明人沈周《萱草葵花圖卷》、唐寅《湖山一覽圖》、呂紀《牡丹錦雞圖》、仇英《采芝圖》、清人惲壽平《桂花三兔圖》等,還有重要的國之瑰寶——蘇軾《瀟湘竹石圖》。除了這些,之前為了購買蘇東坡《瀟湘竹石圖》而被榮寶齋挑走的24幅作品,也都曾經是鄧拓的收藏。
明 呂紀《牡丹白鷴圖》
明 仇英《采芝圖》
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美術館館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吳為山認為,鄧拓的這批收藏集中體現出兩個鮮明的特點:一是歷史性。上迄兩宋,下至晚清,基本囊括了畫史中的重要流派和畫家,構成了較為完整的風格譜系與歷史序列;而這正是其作為歷史學家意欲完成“中國古代繪畫史”的初衷。二是文化性。從文人士夫畫的倡導者蘇東坡到“元四家”“吳門畫派”“揚州畫派”等文人群體的多樣流變,構成了一條以文人畫為主脈的線索;而且,在賞鑒中尤其注重人品與畫格相印證、題材內容與文化寓意相聯。概括而言,鄧拓先生的鑒藏是典型的文人學者型,藏、鑒、賞三者并舉。其一方面憑借深厚的文史積淀和書法功力,旁征博引、引經據典;另一方面也對風格特點、筆墨語言甚至紙絹材料進行比對分析;此外,他還與當時著名畫家吳作人、黃胄、周懷民,鑒定家謝稚柳、楊仁愷等切磋交流,在“鑒古”的同時也“論今”,對當代中國畫的發展多有關注。
清 王原祁《仿黃公望山水》
據悉,自鄧拓捐贈以來,中國美術館令這批古代繪畫珍品發揮出巨大的文化價值。2012年,時值鄧拓百年誕辰之際,作品經中國美術館全面修復后,專門舉辦了“鄧拓捐贈中國古代繪畫珍品特展”,此后,依托中國美術館“典藏活化”展覽系列,其中的精品又十余次亮相于各種展覽,讓更多的觀眾得以欣賞這批藝術珍品,共享文化盛宴。
清 石濤 山水(冊頁十二開)
清 石濤《江干訪友圖》
此次展覽還將首次展出由鄧拓家屬提供的珍貴照片、文獻、書籍等,呈現鄧拓的雅趣風骨。展覽還以影像的方式再現了多年來中國美術館針對這批捐贈作品所做的保存、研究、宣傳等工作。此次展覽為中國美術館“典藏活化”系列展,將持續至7月15日。
(本文據中國美術館微信公眾號,同時參考故宮博物院研究員余輝《鄧拓的繪畫收藏》一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