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日本,意大利三個國家都是發達國家,德國人均GDP5萬美元,日本4萬美元,意大利3萬美元,三個國家有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汽車產業很發達,都是其支柱產業,德國的寶馬、奔馳、大眾,曾經中國人有錢人、中產買車的主流選擇,日本的豐田,日產,本田,斯巴魯薅盡世界人民的錢包,意大利的、瑪莎拉蒂、蘭博基尼在高端市場上人盡皆知。這些賺得盆滿缽滿的車企正是這些國家的經濟支柱,養活了大批中產階級,而這些中產階級帶動了大量的社會消費支持了這些國家的經濟。
拿日本舉例,雖然日本在家電、手機、通訊、電腦、四大領域從1990年代開始節節敗退,但日本人日子一直過得不錯,是因為再怎么退,他們還有汽車產業。全球汽車產業是1萬億美元,其市場規模是手機+電腦+通信設備三大市場的總和。豐田、本田、日產、馬自達、鈴木、三菱、五十鈴、斯巴魯的企業總資產規模超過7000億美元,位居世界汽車產業第一位,由這些汽車巨頭衍生的零部件規模,也是全球第一。汽車產業直接每年為日本提供了542萬個就業崗位,這是為什么日本在2021年人均GDP還能接近4萬美元的原因。
日本汽車公司最普通的社員的年薪是688萬日元,合人民幣34萬元,這樣的崗位在日本有540萬個,這批中產帶動了大量服務業從業人員的薪資,讓日本的廚子年薪都達到了25萬人民幣,而超市收銀員能拿12萬的年薪,而中國收銀員是四萬左右。
我們再來看看德國,去年GDP增長只有0.6%,汽車工業,在GDP中的比重達到8%-9%,2019年德國汽車產量處于22年來最低水平,其中出口同比大跌13%。
隨著時代的到來,新能源車的銷量比重越來越大,這些傳統油車企業的優勢慢慢被打磨掉。新能源車企,,中國的,吉利,蔚小理來了個彎道超車,2021年中國新能源汽車賣出了325萬輛,占全球的50%,特斯拉全球電動車銷量占全球14%,大眾占12%,上汽占11%,比亞迪占9%,暫時只是全球第四,但比亞迪的產品在2022年質量上和數量上出現了驚人的增長,比亞迪很有可能成為下一個豐田,在2023年國內達到300萬輛的銷量,然后在國際上搶豐田和大眾的市場份額。
這個背景下,歐洲提出要在2035年停止銷售燃油車,這些國家立馬反應過來,突然發現自己要悲劇了,收回自己信誓旦旦的支持停止銷售燃油車的言論,投起反對票了。
6月21日德國財政部長表示歐盟2035年停售燃油車的決定是錯誤的,德國政府不會同意這項法案,緊接著意大利前總理在推特上火力全開,說禁售燃油車對意大利乃至整個歐洲的數百萬汽車產業工人來說是一場噩夢。接下來豐田的豐田章男也跳出來說日本政府禁售燃油車的計劃會讓整個日本無法再制造汽車。
這些國家之前可是白紙黑字表態要停止生產燃油車的,這一下眼看著打不過,來了個180度大轉彎,自己打起自己臉來了。他們預見到燃油車的衰落將會導致自己的競爭力喪失,進一步影響到整個國家的經濟。日本的500萬高薪崗位供不起的后果將相當嚴重,失去汽車產業的日本以后國家經濟將靠著餐飲,旅游養活那么多人,到時候他和東南亞有啥大區別么,直接成為北京的后花園?講真,日本服務業還真挺不錯的,我上次在京都買雙鞋,服務員都是跪著給我穿上的。
、小鵬、 、、 、吉利、長城加油吧,沖垮日本的汽車產業是對日本丑惡歷史的最大反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