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百年一遇的政治奇才”韓國瑜,費盡九牛二虎之力終于奪回了國民黨在臺灣地區失去了20年之久的政權,當選為中國臺灣省高雄市市長。好景不長,2020年06月,任職不到兩年的韓國瑜就成為了臺灣地區首個被罷免的“直轄市長”。韓國瑜“很受傷”,而他身后的國民黨,也再一次受到重創。人們不禁發問:丟了大陸丟了臺灣丟了高雄,國民黨為何這么丟人?我們先從國民黨丟了大陸說起。
致命的自負 —國民黨大陸潰敗的探討十四年抗戰,中國艱難地取得了勝利,名列世界四強之一,成為聯合國創始國。國民黨政權不僅得到了投降日軍的大批武器裝備,而且獲得了大量的英美剩余物資和軍械。國民黨國內聲望和軍事實力,可以說是達到了歷史上的巔峰,卻在短短的3年內土崩瓦解。時間之短、速率之快,實在罕見。對國民黨失敗原因的探討,大概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國民黨軍事戰略戰術上失策;國民黨經濟政策的失敗所致;國民黨政治經濟軍事諸方面政策失當;制度創新不夠;腐敗導致敗亡;沒有解決土地問題而失去農民的支持。在筆者看來,抗戰勝利后,蔣介石和國民黨由于大批戰后剩余軍火的涌入,導致其自身軍事實力的極度自信。戰后接受的國家資本主義政策,又使得國統區經濟陷于停頓。
在未顧及抗戰后許多軍人和百姓不愿再戰的心態的同時,更未預料到其龐大的現代化戰爭機器形成的巨大消耗,會形成一個巨大的“黑洞”,迅速消耗了其原本薄弱的經濟本錢,繼而引發了國統區經濟的全面崩潰和社會的劇烈動蕩,緊接著又很快地吞噬了國民黨的軍隊與政權。事實上,抗戰結束后,國際上蘇美兩大國,國內各方勢力,包括國共雙方的軍隊,都不想中國再打內戰。經過八年的艱苦抗戰,軍心、民心極度厭戰,社會各階層均盼著能過和平安穩的日子,許多將領、士兵和百姓均不愿再戰。但是,迷信武力的蔣介石和某些國民黨內的強硬派,卻對自己的實力有了過分樂觀的估計,覺得已經出現了可以一舉解決我黨我軍的大好時機,力主軍事解決。
然而,蔣介石顯然不具備一個現代國家領袖的基本素質,不知道現代戰爭必須有相應的經濟基礎。打仗實際上就是打鋼鐵,打石油,打美元?;奶频慕邮蘸透奶频膰屹Y本主義策略,摧垮了原本就很脆弱的中國工商業。而具有絕對優勢的現代化戰爭機器,開動起來,每日巨大的消耗,則迅速耗干了中國經濟的最后一滴油。國民黨軍隊在抗戰中,空軍、海軍和機械化部隊消耗已盡。新編練的部隊,除了少數外,對于掌握美械裝備,未免力不從心,不可避免,增大了物質的消耗。同時,美國新式武器裝備威力的發揮還需公共交通基礎設施和強大的后勤補給能力等配合,在這方面,國軍都不大具備。
最為致命的是,美軍武器裝備的使用、維護、運輸、補給等開銷巨大,尤其是燃油耗費更是天文數字。戰后國統區經濟一直不景氣,龐大的內戰開銷馬上拖垮了政府財政和社會經濟,最后政府只能靠大量增發貨幣來確保戰爭開支。戰爭不到半年,國統區已經出現惡性通貨膨脹,緊接著因通脹加速,社會出現動蕩,精英和普通百姓對國民黨統治怨聲載道,感到無法在這個政府的統治下繼續生活下去了。后方的民心大亂很快感染了前方國軍將士。戰爭不到半年,各戰場普遍出現軍心不穩,作戰積極性不高的現象。戰爭中后期,大量的國軍部隊將士因不滿意國民黨造成的經濟和社會崩潰現狀,對政府前途失望,再加上其他原因,最終,國民黨政權快速土崩瓦解。
可以說,大陸國民黨政權崩潰之主因在于蔣介石和國民黨政權因國軍武器裝備初具現代化規模,而產生了一種不自量力的自負心理(借用哈耶克的一句話“致命的自負”),在這種心理下,他們選擇了完全錯誤的國家戰略。他們沒有料到,現代化戰爭會形成一個巨大的“黑洞”,其先引發了國統區經濟的崩潰,緊接著出現了社會崩盤,使國民黨在后方的統治大為動搖;接下來,后方之民眾情緒與社會現狀又極大地影響了前方將領和士兵的軍心,在這種局勢下,先是經濟崩潰,繼而軍事開始崩潰,最終,政治崩潰不可避免。
“爛泥扶不上墻”的國民黨,還有救嗎?國民黨在臺灣的影響力日漸式微已是公認的事實。無論國民黨在島內如何表現,目前看來都無法達到二零零八年馬英九競選時期的那種意氣風發和斗志昂揚。從近代歷史來看,很難發現一個政黨在沒有遭受革命戰爭攻擊的情況下,出現這樣的巨大的衰退。曾經資產無數、被譽為最富有的政黨,到如今只能借錢度日,面對政治對手的一步步攻擊,卻毫無還手之力。短短十幾年就出現這樣的變化,的確不能不讓人感到十分的意外,更好奇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這樣的局面。雖然出現這種局面的主客觀因素都有,但從結果來看,政策和意識形態兩方面的問題比較突出,尤其是后者更為嚴重。
就政策方面來說,早期國民黨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并沒有及時地處理好發展中出現的問題,埋下政治隱患,這也是歷史因素。同時在臺灣社會發展變化的同時,并沒有在臺灣全社會進行深入的多黨制全面教育普及,這讓臺灣社會還沒有準備好的情況下,就進入了多黨制。臺灣盡管“享受”了多黨制選舉,但是也逐漸丟掉了社會間理性的表達和傾聽,也丟掉了彼此的寬容和認同,并最終演變成了不可控的社會分裂和對立。這給臺獨的出現制造了內部環境,也給國民黨的下臺制造了條件。而國民黨意識形態衰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國民黨在解除黨禁和報禁時,并沒有做出完整的配套政策以應對臺獨和多黨制對國民黨意識形態的沖擊。其次,大陸的實力越來越強大,越來越掌控兩岸關系的主動權,這讓曾經處于政治優勢的國民黨,面對了從“統一”到“被統一”的局面。而國共內戰的失敗的歷史陰影讓國民黨始終對“被統一”存在排斥的心理,并開始逐漸往“不統一”的方向偏移,這在客觀上也支持了“臺獨”的發展。再次,國民黨錯估了臺獨在臺灣的發展趨勢和效果。
國民黨認為,臺獨不可能成為臺灣的主流,盡管目前看這個判斷是對的,但是臺獨卻成為擊敗國民黨的強大力量,而且是徹底的擊敗。這一點是國民黨從未預料到的。因此,第一次在臺灣失去政權后,國民黨顯得過于張慌失措,進退失據,全黨的方向迷失由此開始。第四,民進黨始終在臺獨意識的強化上不遺余力,推動臺獨意識在島內持續蔓延。但是國民黨在失去政權后,就再也沒有加強意識形態的的建設,國民黨意識形態的發展全面停滯。兩廂對比之下,島內意識形態的主動權快速易手。第五、國民黨內出現了嚴重的內訌,造成了黨的分裂和意識形態的分化。進一步弱化了國民黨團結和實力。
總之,這些原因的核心在于國民黨沒有在意識形態上發展并自我強化,造成了全黨發展方向的迷失,也造成了整體意志力和斗志的快速弱化。結果,在面臨臺獨的沖擊時,國民黨不僅無法進行有效的抗衡,反而是一步步的向臺獨妥協,最終喪失了意識形態領域的發言權。意識形態的沒落,意味著國民黨喪失了政治理想、無法形成對社會的感召力,并失去了引領社會方向的主導權。更重要的是,政黨意識形態的衰落也意味著臺灣社會無法審視國民黨的意義并且做出價值判斷,進而無法決定是否再接納和支持國民黨。
政黨的意識形態,是社會站在歷史和現實的角度來評判一個政黨歷史功過的基礎。意識形態的弱化和消失,不僅僅是政黨自我定位的錯亂,更是一種自我否定。當對自己都無法肯定的時候,如何幻想得到社會的支持?進而會被政治對手貼上各種各樣的負面標簽。國民黨的快速衰敗,盡管原因很多,但是說到底還是內因為主。政治對手太強是一方面,國民黨自身的孱弱才是關鍵。如今,國民黨所有的話語權都被完全剝奪,曾經的錯誤被無限放大,曾經的功勞銷聲匿跡,處處被政治對手牽著鼻子走,毫無還手之力。這就是政黨喪失意識形態后,其政治生命也岌岌可危的典型后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