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西方再次更改底線,援烏武備從壓倉庫的存貨到現役主戰坦克,英德美相繼宣布向烏克蘭的主戰坦克援助,這讓烏克蘭似乎又有了充足的底氣。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轉身打了盟友的臉,他向法國總統馬克龍提出——禁止俄羅斯運動員參加巴黎奧運。
資料圖
打臉要求
澤連斯基與馬克龍通話之后,隨即在社交平臺發言把法國架在了火上烤:已向法國總統要求和強調,巴黎奧運會上不該有俄羅斯運動員的位置。
烏克蘭體育部長瓦季姆·古澤特也出聲應和:烏克蘭“不能接受”雙俄運動員參賽,只要戰爭繼續,雙俄運動員就不能參加國際賽事”。古澤特更直接地點明,“假如我們的呼聲無人聽到,我不排除我們抵制奧運的可能性?!?/p>
資料圖
為了支持烏克蘭,法國第一個宣布向烏克蘭提供裝甲車,沒想到繼1924年百年之期,巴黎才有機會再次舉辦奧林匹克運動會,居然還被烏克蘭搞事。
俄烏沖突初期,西方的“制裁大棒”內卷到俄羅斯境內的貓、屠格涅夫種植的橡樹、柴可夫斯基的經典芭蕾舞劇等離譜項目,俄羅斯運動員參加的多種西方主辦的國際性賽事也在禁止之列。在去年,俄羅斯和白俄羅斯運動員在歐洲的比賽統統被“缺席”。
但這屆巴黎奧運會,國際奧委會提出可以允許兩俄運動員“有條件”參賽,巴黎市長自然極力贊成。
但是烏克蘭再次提出了所有國際體育賽事中“徹底孤立”俄羅斯的要求,不僅向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表達了其反對美國奧委會意見的“堅定立場”,還煽動盟友們一起抗議。
作為積極支持烏克蘭的一方,英國體育大臣出面表示,國際奧委會的倡議“與戰爭的現實相去甚遠”。丹麥方面也表達了強烈反對情緒。
資料圖
夾在中間最為難的,是想要在疫情席卷全球后,辦好這屆奧運會的東道主法國。
中方表態
國際奧委會此前發布聲明表示,如果滿足要求,將為俄羅斯、白俄羅斯個人運動員在嚴格限定條件下以“中立身份”回歸國際賽場尋求途徑。
兩個要求如下:不積極支持俄軍打烏克蘭的戰爭,完全遵守了全球反興奮劑規則。
烏克蘭這樣義正言辭要挾,讓“體育無國界”成為鬧劇,讓法國難,讓國際奧委會也難。
資料圖
對此,中國奧委會新聞發言人認為,奧林匹克運動擔負著團結世界的使命,所有運動員的合法權利均應受到保護。運動員是否參賽應由體育表現決定,而不應受到政治、戰爭等因素的干擾。中方一貫秉持體育政治中立原則,反對體育政治化。我們認為體育應該成為團結世界的橋梁紐帶,而不是相反;國際體育界應攜手向未來,而不是產生分裂。
正如美國前總統特朗普的話來說,如果他是美國總統,那么他可以24小時內結束俄烏沖突。俄烏沖突的關鍵點在于美國,拜登的步步加碼讓局勢變得不可收拾,澤連斯基高調抨擊國際奧委會,試圖狐假虎威操控輿論,其實完全沒考慮過自己和烏克蘭是什么后果。(易之)
延伸閱讀
近段時間以來,從烏克蘭總統辦公室顧問阿列斯托維奇到總統辦公室副主任季莫申科,從烏克蘭國防部副部長沙波瓦洛夫到前線多個州的州長,烏多位高官相繼辭職。有報道稱,多名烏克蘭官員辭職與近期曝光的多起貪污腐敗案有關。而為獲得西方信任,繼而獲得更多資金和裝備支持,基輔才不得不對官員腐敗行為作出回應。
此外,有分析認為這一“辭職潮”可能是西方對烏克蘭當局不滿意的結果,美國及其盟友希望限制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的權力。據介紹,烏克蘭實行議會-總統制政體。理論上,議會權力略高于總統權力,內閣由議會執政聯盟負責組建。烏議會和總統權力形成相互制衡局面。然而報道稱,烏克蘭現有的政治體系顯然偏向于一個機構——總統辦公室。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
研究烏克蘭問題的專家拉夫列寧(Petr Lavrenin)形容烏克蘭是一個“昂貴的項目”,其投資者需要明確知道其內部管理系統的運作方式。在俄媒的專欄文章中,他分析認為,美國政府一直將“支持烏克蘭直至其勝利”掛在嘴邊,但其也需要自己“投資”的大把鈔票有個說法。拉夫列寧稱,工作的質量是由老板而不是雇員來評價的,“在這種情況下,美國無疑是那個老板”。
通過解雇官員緩解壓力?
美國及其盟友欲限制澤連斯基權力
拉夫列寧認為,澤連斯基政府這一連串重要人事變動,一方面是為向西方展現其反腐決心,另一方面也與其國內政治有關。
據悉,此次“離職潮”中,包括了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州、扎波羅熱州、赫爾松州和蘇梅州的州長。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地區都靠近俄烏沖突前線,這可能意味著烏當局在為新階段的行動做準備。
有消息稱,美國及其盟友希望限制澤連斯基的權力。報道指出,烏克蘭現有的政治體系顯然偏向于一個機構——總統辦公室。而所有的解雇決定全部由澤連斯基和烏克蘭總統辦公室主任耶爾馬克作出。烏克蘭執政黨“人民公仆”黨議會黨團主席阿拉哈米亞(Arahamiya)表示,美國可能說服總統填補烏克蘭國家反貪局(NABU)局長一職。這意味著,烏克蘭可能將很快建立一個獨立于決策中心外的權力機構。根據NABU官網介紹,自2022年4月17日,上一任局長阿爾喬姆·瑟特尼克(Artem Sytnyk)任期結束以來,其副手吉佐·烏格拉瓦(Gizo Uglava)一直擔任代理局長。
分析認為,澤連斯基現在試圖通過解雇某些官員來緩解來自西方支持者的壓力,他已經解雇了其團隊的一個重要成員——總統辦公室副主任季莫申科。據悉,媒體人出身的季莫申科曾為澤連斯基的競選活動工作,自2019年以來就一直擔任澤連斯基的顧問,是其團隊的重要成員。報道稱,季莫申科涉嫌違規私自使用用以分發物資、撤離平民的越野車,而季莫申科則表示涉及車輛系公務用車?!安贿^澤連斯基很有可能‘力?!匾娜宋?,如總統辦公室主任耶爾馬克和烏國防部部長列茲尼科夫?!崩蛄袑幷J為,若耶爾馬克和列茲尼科夫二者中的任何一人名譽受損,都可能嚴重削弱總統的地位。
曾任總統辦公室副主任的季莫申科
拉夫列寧指出,澤連斯基現在正被包括來自烏官員以及其西方“金主”在內的多方力量推動進行結構性改革。他指出,重大腐敗丑聞可能降低西方社會對基輔的支持度。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烏克蘭因腐敗丑聞解雇高級官員,對美國拜登政府可能也會有負面影響,這可能招來更多共和黨對民主黨“無節制援烏”的指責。
總統掌握了太多權力
“辭職潮”或減弱澤連斯基影響力
除了辭職官員外,烏克蘭國家反貪局今年1月22日發布公告稱,烏克蘭基礎設施部副部長洛津斯基因涉嫌收受賄賂被捕。值得一提的是,洛津斯基與烏克蘭總理什梅加爾曾在利沃夫共事。什梅加爾在就任總理后就任命洛津斯基為其第一副手。
拉夫列寧認為,如果總理帶著整個政府一起辭職,可能是澤連斯基對腐敗問題的有力回應,但這對當局而言有嚴重風險。首先,整個政府因貪腐丑聞辭職可能會造成烏克蘭最高拉達(議會)面臨政治分裂危險,而西方國家則可以對新政府人員提出更為嚴苛的要求,甚至讓出生在外國的人擔任烏政府要職。事實上,這也并非沒有先例。2014年,來自美國的納塔莉·山亞列西科(Natalia Yaresko)就被時任烏克蘭總理阿爾謝尼·亞采紐克政府任命為財政部長。來自立陶宛的埃瓦拉斯·阿布羅馬維丘斯(Aivaras Abromavicius)則被任命為烏克蘭經濟發展與貿易部部長。
烏克蘭總理什梅加爾
拉夫列寧還認為,這一切都可能減弱以澤連斯基為核心的烏克蘭權力機構的影響力。分析認為,實際上在2019年烏克蘭議會舉行提前選舉,澤連斯基所在的“人民公仆”黨大勝之后,澤連斯基和耶爾馬克就掌握了大多權力,俄烏沖突只不過加速了這一進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