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千圖網)
“阡陌的述說”繼續連載文學作品!
本期連載的是《我的二本學生》
作者:黃燈
“看見他們”
“看見更多的年輕人”
梁鴻 賈樟柯 韓少功
“哪怕二本院校的孩子”
“還是可以通過教育改變命運”
中國二本院校的學生
從某種程度而言
折射了中國最為多數普通年輕人的狀況
他們的命運勾畫出中國年輕群體
最為常見的成長路徑
第四章
導師制--杜子然
阡 陌 的 述 說
(圖片來源:千圖網)
子然和芳坤
杜子然和顏芳坤同齡,一個2017年畢業,一個2018年畢業,是我最近幾年,“導師制”名下的學生,兩個孩子的家庭、性格、成長經歷不同,我總是忍不住將她倆放在一起。
1
在我“導師制”名下所帶的幾十名學生中,杜子然顯得特別另類。家境的優渥、父母良好的文化素養、從小熏染的藝術氛圍,和一般孩子不同的見識,加上她個人的敏感和聰穎,使得她對人生的理解、對生命的認識,和周圍的很多人都不同。在我所教的學生中,和我交往較深的孩子,以農村出生的學生居多,城里的孩子,就如沐光所說,盡管文質彬彬,頗有教養,但他們與生俱來的距離感,同樣也體現在和老師的交往上。
但子然不是這樣,她喜歡給我寫郵件,喜歡和我發短信、微信。她在被各種情緒困擾,感覺需要一個人說話時,我會成為她傾訴的對象。她顯然是一個有思考能力,特立獨行的姑娘,并且不可避免地帶著這個年齡的“青春式自戀”。經過漫長的應試教育,還能有如此獨特的學生,來到我的身邊,這讓我有心懷撿漏的竊喜。我們之間不需要開導、灌輸、解釋和廉價的理解,她非凡的洞察力,在表達的瞬間,就能讓師生之間彼此打開和接納。我有幸見證一個生命、見證一顆心靈,曾經沉默而又毫無保留地在我眼前呈現,這是屬于一個老師的踏實和幸運。
杜子然1995年出生于廣東省汕頭市,獨生女。媽媽1962年出生,從事會計工作,為了兼顧家庭,一直在親戚的公司工作,三十三歲那年才生下唯一的孩子。爸爸是設計師,畢業于汕頭大學藝術系。子然對于媽媽的能力,非常自信,“我相信,如果媽媽想要出人頭地,她絕對是一個人才,一定是一個大才,但是她因為照顧家庭,耽誤了自己更大的追求,也沒有什么抱怨。她工作的時間自由、穩定,可以將更多精力傾注家庭,這種平衡,讓我看到媽媽的擔當和智慧”。
(圖片來源:千圖網)
2
在子然很小的時候,爸爸喜歡帶她外出看魚、看花、看鳥,還帶她收藏郵票?!八贻p時挺文藝氣質,但比我務實一些?!弊尤粡男≡诟袀母杪曋虚L大,家里到處都是港臺和歐美的碟?!鞍职窒矚g收集打口碟,家里成堆成堆地放,我幾乎在張學友的歌聲里長大?!?/p>
子然自認為童年的記憶很貧瘠,“我不愛看動畫片,也不是一個過早沉迷書籍的人,我不知道我的童年在干嘛。因為獨生,我有從小到大的那種發小,我二十二歲,有些朋友已經有二十年的交情了,所以要說童年的記憶,也只有和他們在一塊的印象”。
子然對童年的敘述,和當下城里獨生子女的狀況并無兩樣,他們不像農村長大的孩子,有廣袤的田野和眾多的玩伴,但他們也沒有經受農村孩子,因為物質貧瘠所帶來的匱乏。子然對自己的成長,有清醒的認知,父母給她帶來的藝術和知識化的生活,在滋養她的同時,也讓她承受了一些代價?!伴L大后,在現實中與人相處,我會更飄一點,對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情義會更珍重一些?!?/p>
(圖片來源:千圖網)
念到初中,媽媽認為環境很重要,將她送去了當地一所貴族中學?!巴瑢W家境都很好,教養也不錯,各方面的素質還是蠻高的,我喜歡跟他們相處?!背醵r,一次同學請吃飯,結賬時,她目睹小小年齡的同窗,“從口袋里掏出一沓錢,扔出去,說,買單。這樣子,我就從內心認定,自己和他們不是一路人,我很清楚,我不太能順受這種方式,后面的交往就慢慢趨向淡漠”。
子然坦言,盡管自己來自典型的中產家庭,從小衣食無憂,和同學相處也毫無障礙,但無形中,還是會有一種來自家境方面的自卑。讀貴族學校,對子然而言,最大的作用,是讓她很小的時候,有機會看到另一個世界。和有錢人真實相處過以后,她反而獲得了物質和金錢的免疫力?!拔覍ξ镔|的東西,沒有太大的憧憬,沒有一定要達到某個階層的愿望?!?/p>
(圖片來源:千圖網)
子然和媽媽的關系極為融洽,媽媽盡管聰明、果敢,但在養育孩子上,并無半點控制欲望?!拔壹移鋵嵧γ裰鞯?,我要什么東西,會表達得很完備,有什么訴求,也一定會不斷地和家人講,會盡量把自己的要求講明白,就算媽媽反對,也會一層一層地給她講,會反復地推磨?!眿寢寣ψ尤粵]有太具體的要求,持有的價值觀,是中國傳統、正直的知識女性最單純的念頭,只希望孩子“忠厚,誠實,善良,持著向上的心,不管別人怎么對待你,都要看著別人對你的好”。大一時,子然進入一個團隊,作為負責人,遇到了很多麻煩事,忍不住向媽媽訴苦,媽媽明確告訴她,“你身在其位,要謀其職,沒有什么好抱怨的,一旦果決地做了決定,就去執行”。
爸爸沉浸于藝術中的審美教育,媽媽純正的價值觀,讓子然的內心,充斥著更多單純的向往。像任何衣食無憂的中產知識分子家庭一樣,子然對生活的苦難,并沒有直接的感知,她的優勢,來自從未受到傷害的心靈,她的局限,也來自過于純潔的成長環境,這兩者,讓她對生活的復雜和多重向度,缺乏直接的認識和感知。子然顯然意識到了這一點,從大學開始,她就和別的同學,積極參加學校社團,尤其熱衷一些公益組織。
(圖片來源:千圖網)
3
2015年12月,因為參加WABC一個分享會,她第一次見識“特殊人群”的畫,并受到很大震動?!拔揖拖?,天啊,她們畫得真是太好了!”分享會的主持人問了一句:“這個社會,究竟誰正常,誰不正常?為什么別人不理解這個人群,卻要一直去指責他們,中傷他們?”子然被這句話打動,當晚就發微信,和主持人討論這個問題,主持人也被子然的單純所感染,邀請她加入團隊。因為這個機緣,她以在校生的身份,兼職加入了這個關注自閉癥孩子的公益組織,一個不同的世界,在她眼前打開。第一次,她感到除了自己的生活,還有一個更為廣闊的他人的空間。
“我以前不知道中國自閉癥孩子的狀況,現在才知道,一百個孩子里頭就有一個,很多人覺得自閉癥的孩子沒有情感,其實不是,每個人都有情感,只不過他們需要自己的表達方式?!?/p>
(圖片來源:千圖網)
請關注明日《我的二本學生》連載
參加公益組織給子然
帶來了哪些改變
來自城市中產家庭的她
又有著怎樣的困惑?
期待明天的分享
作者:黃燈
“二本學生作為全中國最普通的年輕人
他們是和腳下大地黏附最緊的生命
是最能傾聽到祖國大地呼吸的年輕群體”—黃燈
未完待續
讀書品人生
下一期我們在這等候您
歡迎向《阡陌的述說》欄目寫信
阡陌的述說 | 傾聽你的述說
可以是關于生活上的瑣碎
也可以是關于情感上的困惑
更可以是關于工作上的壓力
我們來回答你的問題
希望收到你的來信
解答你的困惑
注:以600字為限,可以嘗試在300字內完成一個情感問題發郵件,我們將會擇優選擇回答。請以電子版形式發送至郵箱jjsn2207@126. com。
點擊圖片可進入
“喜馬拉雅FM”-“阡陌的述說”欄目
來源 | 《我的二本學生》節選
作者 | 黃 燈
主播 | 李海洋
編輯 | 謝靈慧卉
責編 | 康軒山
主編 | 張 瑋
監審 | 鐘 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