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上偶爾會出現一些“購買豬肉發現有蟲”的傳聞,難免讓消費者感到緊張。那么,豬肉中的“白色條狀物”真的是蟲子嗎?我們一起來看看!
豬肉里可能看到長條的“白蟲”嗎?
首先要說明的是,經常在網絡傳聞中出現的鉤蟲是寄生在動物腸道內的,在肌肉組織里并不會發現它的身影。
而真正有可能出現在豬肉里、并且肉眼可見的寄生蟲,則是豬肉絳蟲的幼蟲形態——囊蟲。它們在豬肉里是呈現米粒狀的白色顆粒,這種情況也就是我們平常說的“米豬肉”和“豆豬肉”。
顯微鏡下的豬肉絳蟲
這種幼蟲被人吃到肚子里才有機會在人的腸道內孵化為成蟲,豬只是它們的“傳染跳板”,在豬肉當中,它們并不會呈現長長的線狀。豬旋毛蟲的情況也是類似的。
豬肉檢測
其實,在屠宰前后,工作人員都會進行詳細的檢驗,確定豬肉中是否存在各類寄生蟲。因此,只要從正規渠道購買,在豬肉中遇到這些寄生蟲的可能性其實很小。
奇怪的“白條”,很可能只是正常組織
網絡上傳播的很多“豬肉帶蟲”的圖片,其中的白色條狀物其實只是豬的肌腱,也就是我們平常說的“白筋”。
它們是正常的組織結構,和寄生蟲沒有任何關系。如果你買到的部位是豬小腿、豬蹄或者豬尾巴,那么在切割的斷面上看到這個東西就是再正常不過的了。
因為豬尾巴和豬蹄的動作比較復雜精密,需要控制方向,因此這些部位的肌肉和骨骼之間連接的肌腱也較為致密、狹長而且獨立。它們會呈現一條條的筋索狀,和肌肉組織剝離開之后,看起來就會有點像是白色的“蟲子”。
如果拿人體作為類比的話,可以摸一摸自己的手背和腳背,所謂的“手筋腳筋”也就是這樣的肌腱組織。再摸摸自己腳后跟那條大筋,嗯,有沒有想起燉熟的牛蹄筋的味道?
被錯認成“白蟲”的豬尾肌腱
另外,豬體內還有其他一些容易被誤判成寄生蟲或病態組織的結構:
01
一些較為粗壯的神經纖維束
在傳統的表達中,神經纖維束有時候也會被稱為“筋”。
02
血管、淋巴管和乳腺管
不僅容易被誤認成寄生蟲,有時候擠一擠還會出血。
03
乳頭及周圍的皮膚
好的豬皮當然是要光滑白凈,但是常買五花肉的朋友肯定也見過豬肚皮呈現凹凸不平的現象,有時就像長了雞皮疙瘩一樣,令人心中起疑。其實,那是豬乳頭附近的皮膚毛囊。在標準化屠宰流程中,豬乳頭一般是會被去除的。
04
味蕾
盡管豬舌頭是美味,但并不是所有人都仔細觀察過它們。此起彼伏的味蕾有時也會被誤認為是長了什么“怪東西”。
豬肚疔:真正的危險來源
消費者在購買豬肉時總會密切關注寄生蟲問題,不過在經過檢驗檢疫之后,正規產品出現寄生蟲的風險其實已經很小了。
事實上,在寄生蟲方面,最需要警惕的反而是在一些地方被視為“藥膳”的豬肚疔。在中國的一些地區,野豬肚被認為是“養胃”的神物,人們會專門找來野豬肚吃,企圖用它養生、治病。民間傳聞稱,有些野豬肚上長滿了“疔”,“疔”越多說明野豬生前吃過的毒蛇越多,這樣的豬肚也就越“養胃”。而事實上,這些“疔”都是消化道寄生蟲的標志。
檢疫合格的豬肉
其實真正帶有寄生蟲的“米豬肉”并不會流入正規的 豬肉市場,無需過度恐慌。正規市場上賣的豬肉里的“白條”,多是豬肌腱或豬身上的其他組織,并非寄生蟲。而一些網店上賣的民間養 胃神物 “豬肚疔”,卻是有實實在在的寄生蟲啊,一定不要盲目聽信而食用。
本文來自《知識就是力量》雜志,原標題《豬肉里的“白條”,真是寄生蟲嗎?》,有刪改,轉載請注明來源。
現訂購2023年
只需336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