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上真的有孩子淘氣、調皮、做錯事、屢教不改時還能輕言細語的父母嗎?真的有無論自己多生氣,也能做到不打不罵孩子的家長嗎?答案是有,但是很少。研究發現90%的家長都打過自己的孩子。
網友A:小時候就是在媽媽的棍棒下長大的,一天到晚擔驚受怕,生怕一句話說錯,一件事做錯了就要挨打,放學不敢回家看到媽媽臉上有笑容才敢說話,媽媽臉上沒笑容那是免不了被揍一頓的,導致現在長大了做事說話都是戰戰兢兢生怕讓被人有不好的印象,童年陰影越想忘記越深刻,缺愛的孩子沒有安全感,現在自己長大了媽媽卻老了,媽媽想起以前的事也會后悔,現在我也釋懷了沒有哪個媽媽會無故打自己的孩子,也是逼不得已而為之,媽媽還是好媽媽。
網友B:有段時間壓力大打完女兒,后來我跟她說,媽媽打你時也愛你,只是不喜歡你這個行為。她說,等我長大了你變小了,你不聽話我也打你,我打你我也愛你。她三歲半。
網友C:感覺自己真的沒辦法控制自己很沒用,小時候就是被打大的,現在長大有了自己的家,還是經常被自己的父母數落打壓,平?;静幌牒透改嘎撓盗?,很愛我的孩子,但是自從他上了一年級,特別是輔導作業總覺得自己得了失心瘋,我時不時得去看病。
網友D:基本不打,但是忍不住河東獅吼,哎,吼了又后悔,做父母真難。
網友E:我女兒小時候哭的時候,特別每天夜奶,睡不好那段時間,剛生下沒多久,每天都哭,我真的控制不住,后面想想可能是自己精神不好,加上老公無動于衷,現在大點了2歲后母乳斷了,幾乎沒打過她,好后悔。
看完網友描述的被打的經歷和打孩子后又后悔的經歷,突然不想再打孩子了。
為啥父母要打孩子?
首先是父母認為孩子不聽話,比如你讓他做這個,他偏要做那個;你說不能做這個有危險,他偏要嘗試一下;你說趕緊寫作業,他在那里無動于衷,甚至叫了不下5次孩子紋絲不動;輔導作業時你講得口干舌燥,他在那里左顧右盼;做錯事拒不承認還犟嘴等等,孩子的拗勁上來,真的能讓父母分分鐘暴跳如雷,說再多都不聽,還不如打一頓有效果。
因為我們面對喜怒無常又調皮搗蛋的孩子實在沒招了,輕聲細語說過了,嚴厲批評睡覺了,溫柔耐心地哄過了,可是他油鹽不進就是不聽怎么辦?只能打了。
父母的認知和見識處理不了這樣的情況了,盡管我們知道打孩子不對,可是當時暴躁的情況下也沒有更好的辦法。
有些孩子抱怨說有些父母即使自己做對了,不是自己的錯父母也會打,完全是看父母的心情,心情好了你就是小公主,小皇帝,心情不好看到你就生氣。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對孩子大吼大叫,不過是借機宣泄自己心中的憤怒和挫敗。
此時,我們不舒服極了!打罵孩子讓我們瞬間釋放了一下而已。只是很多父母不愿意承認罷了,因為自己的情緒管理不到位而遷怒孩子,事后就開始后悔。
有心理學家研究表明,壓力、疲勞和睡眠不足都會降低人體的抵抗力,使人們變得暴躁、易怒,更加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比如我們看到對孩子發脾氣的大多是媽媽,為什么呢?
因為現在社會媽媽承擔了很多照顧孩子的責任,有些全職媽媽沒日沒夜照顧孩子,沒有家人的幫助和安慰,繁重的家務和照顧孩子熬不完的夜,再加上孩子時不時的淘氣,就會讓媽媽們崩潰,吼孩子、打孩子其實是在宣泄。
曾奇峰老師在《幻想即現實》里寫道:父母打孩子,只是為了緩解自己的焦慮情緒,而不是為了孩子好,明顯地是為了掩蓋自己潛意識里的惡毒。
憤怒,是每個人都會有的情緒。情緒需要一個出口,如果一直忍著,總有那么一刻會全部爆發出來。所以這就要求爸爸們主動參與到做家務和照顧孩子的生活中來,或者家人應該多體諒媽媽們。
父母打了孩子如何補救?
如果你已經打了孩子,傷害已經造成了,父母記住下面的4個步驟,能最大程度降低對孩子的傷害,同時父母也要控制自己。
第一步:抱抱孩子
很多父母很好奇,當我們打了孩子或者吼了孩子,他們不但不生氣,反而一再要求父母抱抱他,不是因為他們不記仇,而是孩子害怕失去父母的愛,他們害怕父母不愛他們了,用抱抱這個行為來主動挽留這段親情。其次孩子是在向父母尋求安全感。也會擔心自己受到懲罰。
這個時候不可以不用說什么,一個抱抱就能讓孩子感受到你愛他。
第二步:道歉
父母要明白打人是不對的,事后真誠地給孩子說對不起,孩子的包容性很強,如果父母認識自己的錯誤,就是很大的進步,畢竟很多父母根本意識不到打孩子是不對的,也不會有愧疚的感覺。
第三步:溝通
如果孩子接受父母的道歉,而且他選擇原諒你時,我們就可以好好跟孩子溝通剛才發火的原因,還是獨立的個體,打罵孩子只能起到短暫的作用,孩子從根本上改不掉,而且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存在,我們可以傾聽一下孩子當時的想法,為什么發火?以后遇到困難應該如何做等等。
第四步:反思回想
事后仔細回想一下為什么打了孩子,這件事除了打他還有沒有其他更好的解決辦法,并且告訴自己能不打就不打,采取其他措施,當自己生氣時可以做一下其他事情,或者出去一小會,讓自己釋放一下,經常反思就會找到更好的替代方法。
最后,愿每一個父母,都能審視自己的言行,擁有一個好情緒,給予孩子一種穩定平和的氛圍;愿我們的孩子,因為愛而來到父母身邊,也能感受到父母充盈內心的愛,不畏風雨,傲然前行。
我是可媽,高級早教師,一個專注研究兒童心理學的家庭早教師,輔導家庭超過500家,定期分享實用有趣的早教及育兒干貨,歡迎留言評論收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