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想到,這屆3·15第一個曝光的是橄欖菜的制作環境,一想到吃進去的橄欖菜居然如此之臟,潮汕人恨不得把早上剛吃進去的橄欖菜立即摳出來。
什么?家家煮粥的神仙配菜橄欖菜都不干凈了!讓我們以后怎么吃飯啊......
看到公布的品牌是玉蕾,按捺不住的人紛紛艾特另一款蓬盛橄欖菜——你倒是說句話!沉默就是默認好嗎!
但網友拿出曝光視頻里的工作人員原話補刀:“全天下的橄欖菜都這么做的啦”。
雖然蓬盛、潮汕佬等橄欖菜品牌在之后曬出了生產車間和腌制過程,但對橄欖菜甚至整個腌制菜的不信任,卻在無數人心頭縈繞。
橄欖菜塌房,對普通消費者可能沒有什么,不吃就是,但對潮汕人卻是致命一擊,無他,以橄欖菜為中心的雜咸,早就成了潮汕人日常食物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沒有之一。
有人說,橄欖菜在潮汕的地位,約等于深圳人的豬腳飯,早八人的小籠包,是四郎的純元、浣碧的果子貍。
這不是普通的拌飯菜,這是信仰!
△來源:小紅書@一柒柒
也正因為橄欖菜百搭的屬性,它的塌房讓多少潮汕人去年嘲笑別人囤老壇酸菜面,今年就對著自己囤的橄欖菜哭暈。
橄欖菜已經霸占了潮汕人的早餐,網友評論中盡顯《早期橄欖菜馴服人類記錄》:
有人可以用橄欖菜吃完三碗白粥,還都是黑色的:
有人出國留學了,念念不忘家鄉味,就算繞很久的遠路也要堅持找到一個亞洲超市買到橄欖菜,用它做飯續命。
△來源:小紅書@G-Momo
橄欖菜出事之后,不少潮汕人看著摯愛的拌飯搭檔,忍痛斷舍離。
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橄欖菜愛得深沉。
△來源:小紅書@愛收納的娜同學
扔掉之后,橄欖菜愛好者開始研究如何DIY。畢竟,親手做的東西吃得才安心。
早晨一碗白粥配橄欖菜的記憶,已經封存在潮汕孩子的腦袋里。
一碗清淡的白粥,來點橄欖菜,放入白粥再用筷子攪開,讓粥水染上橄欖菜特有的黑色和香味,再加一個淋了醬油的煎蛋,這份潮汕早餐就完美了。
能整活的潮汕媽媽,會腌制好幾罐橄欖菜備用,讓全家人吃上好幾個月。沒有“菜荒”的擔憂,這就是滿滿的安全感。
沒有食欲的日子里,巧手潮汕媽媽們會用橄欖菜和肉末、四季豆一起炒,再不愛吃飯的小孩也能立即化身勇猛的干飯人。
△來源:圖蟲創意
平平無奇的蛋炒飯,加上橄欖菜,無論是賣相還是口感瞬間有了靈魂,急需碳水的打工人就能炫兩三碗。
△來源:圖蟲創意
橄欖菜之所以廣泛用于潮汕餐桌,原因就是它實在太太太提味了!哪怕是不會調味的廚房小白,煮點面瀝干水,再加點橄欖菜,就是一碗香噴噴的拌面。
在潮汕人的日常菜譜里,橄欖菜也經常與排骨、雞肉、魚成為搭檔,橄欖菜排骨、橄欖菜蒸雞、橄欖菜焗黑魚端上桌,一定會成為大家爭相伸筷子的C位菜。
橄欖菜甚至還能中西合璧,懶人可以把它涂在吐司上,廚房達人可以拿來做橄欖菜歐包、橄欖菜貝果等貌似黑暗實際卻也好吃的創意料理。
可以說,橄欖菜的百搭屬性讓它自成一個橄欖菜江湖,類似川渝人心中的豆瓣醬,屬于“靈魂醬料”,廚房里沒它不行。只可惜,黑心商家毀了它的名譽,在不確定是否安全的情況下,想吃的大家還是盡量自制吧。
△來源:圖蟲創意
在潮汕大地,橄欖菜只是潮汕雜咸的冰山一角。近幾年出圈的潮汕生腌被稱為“潮汕毒藥”,而生腌之外,雜咸卻也是勾住潮汕人家鄉胃的一大“毒藥”。
雜咸是什么?單從字面意思理解,其實就是腌制的菜品。
潮汕人愛喝粥,尤其是生米滾白粥,由于粥品清淡,于是他們探索了不少用來配粥的菜。家家戶戶都會腌制雜咸,能夠保存很久,隨取隨吃。
用潮汕話講,雜咸非?!皻⒆臁?。吃起來很開胃過癮,是送粥的絕配。
潮汕的雜咸有上百種,取材極廣泛,在潮汕人眼里,熟菜、豆類、海鮮等,萬物皆可做成雜咸。
例如,用蔬菜做成的雜咸,就有菜脯、貢菜、橄欖菜、蝦仁菜脯、咸菜頭、腌菜心、冬菜……
比如菜脯,就是蘿卜干,是雜咸中非常經典的一道菜,與潮州咸菜、魚露并稱“潮汕三寶”。蘿卜在潮汕地區產量可觀,其營養價值很高,內含豐富的維生素B和鐵質,所以菜脯也算又便宜又養生的食物。
△菜脯|來源:圖蟲創意
菜脯還有一個搭檔,是蝦仁。潮汕人利用靠海吃海的地理便利,將海鮮也納入了雜咸中。其中蝦仁菜脯就是將蝦米加入了菜脯中,炒勻之后,口感就比普通菜脯多了一些蝦米的鮮香。
這次橄欖菜塌房,就有人同樣發出對蝦仁菜脯的靈魂質問。
潮汕靠海吃海,當地盛產各種海鮮,魚、蝦蟹、貝類也用來腌制成雜咸,生腌蝦、生腌蟹、生腌血蚶幾乎是每家夜粥上必點的菜。
△來源:圖蟲創意
季節性的炒薄殼則被稱為“海瓜子”,經典搭配是加入金不換、蒜頭來炒,在吃不到新鮮薄殼的季節,潮汕人再次動用腌制大法,冬天想念薄殼的味道,就可以拿出來配白粥,一口下去,夏天就仿佛回來了。
△潮汕特有的薄殼|來源:圖蟲創意
走在潮汕夜市或菜市場,一排排的魚飯總能吸引人的目光。雖然叫做魚飯,卻沒有飯。潮汕人把捕撈上來的魚用海水煮熟,然后放到蘿筐里做成“打冷”,在市場售賣。因為以前的漁民拿它當飯,也就被叫做魚飯了。
△來源:圖蟲創意
在潮汕的夜市中,可以見識到幾百種雜咸,每種都各有特色與風味。
去了夜市,你可能想象不到,這么多種類的雜咸只為了看起來平平無奇的白粥服務,普通的白粥,也有后宮佳麗三千。
但是只要你吃過一次這樣的夜粥,就會知道,看著這么多碟子,都不知道第一筷子夾哪個,一張嘴應該是吃不過來了。
潮汕處于沿海地區,氣候十分潮濕,夏季又非常熱,蔬菜不便于存放。所以百姓為了讓食物能夠保存更長時間,充分利用本地盛產的水果、蔬菜、海鮮以及海鹽,自制各類雜咸。
另外,舊時潮汕地區生產力低下,物資缺乏,常有饑荒。因為米太少,吃干飯是吃不飽的,只能將米煮成粥以果腹。但粥沒有任何味道,只喝白粥過于寡淡。聰明的潮汕人利用雜咸送粥,讓人喝下更多的白粥。
潮汕的粥文化也就是從此開始發展的。
潮汕的粥,當地的方言讀作“糜(mue)”,他們的粥講究米粒都要開花,每一顆又黏軟飽滿,成為了水米交融的飯糜,如何煮成這樣的粥也是有講究的。
煮粥過程中必須經常攪動,使之受熱均勻,潮汕有句俗話叫“煮粥沒有巧,三十六下攪”。
從放入生米開始到最終煮好的過程中,煮粥師傅都需要按照一定力度和方向不斷攪拌,還需要時刻關注火候,這樣的細活為的只是最終粥品的口感達到極致。
△不斷翻滾攪拌雖說耗時,卻是煮一鍋好粥的關鍵丨來源:《老廣的味道》
到現在,潮汕的粥也不像以往那樣單調,而是發展成了可奢華可平民,萬物皆可入粥。
潮汕粥豐儉由人,高端一些可往粥里加入鮑魚、海參、鮮蝦、螃蟹,樸素一點也可以什么都不加,配上幾碗有滋有味的雜咸,也是一頓好飯。
去潮汕走一趟,無論是早餐還是夜宵,賣粥的店數不勝數??吹綄懼癤X白粥”、“XXX夜粥”的招牌,你可別以為這家店只有粥,實際上,里面就是一個大排檔,應有盡有,而所有的菜,都是為了配那一碗白粥。
老板往往會把食材擺在面前任君挑選,就好似自助餐一樣。煮粥用的食材一定是選用最新鮮的,因為潮汕對食材和味道的追求就是“鮮”。
△典型的潮汕夜粥配置:生腌、鹵味、炒菜、咸菜應有盡有|來源:圖蟲創意
在潮汕,去吃夜宵就叫“食夜糜”,大排檔會一直開到深夜。平時加班到很晚,累了餓了開車和朋友圍桌喝幾碗熱乎乎的白糜,暖胃暖心,是辛勞一天的慰藉。
大排檔的煙火氣,治愈著白天用盡心力的打工人,食客來來往往,空氣里流動著快活悠哉的氣息。
粥煮出來很燙,也沒有那么快晾涼,所以吃砂鍋粥的時間總是比快餐要減慢許多。
生活的節奏慢下來,繃緊的神經也逐漸舒展開了。桌上與朋友相聚甚歡,慢慢吃,一邊吃一邊聊,兩三個小時后,盡興而歸。
當外地人來到潮汕,看到各色生猛海鮮、鹵味、雜咸、魚飯擺了一大桌,但擺在最中央的居然是一碗白粥。不免會感到疑惑,擺在C位的不應該是最硬的硬菜嗎?
可是在潮汕,請你喝粥已經是最高待遇了。
作者|亦冰
編輯 |豌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