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新京報等官媒針對部分地區香火旺盛做出了犀利點評:上班和上學之間,選擇了上香?不上課、不上進、只上香?奮斗才是年輕的底色!這話一出,評論區基本都是唾棄聲,使得新京報等官方被迫關閉評論、刪除視頻。
事情原委如何?
可能最近寺廟旅游比較火,這種現象引起了一些記者、編輯,他們發現到這些寺廟燒香拜佛的大多數都是年輕人,于是作為媒體他們必須出來說一兩句,對于年輕人不上課、不上班、不上進,熱愛上香現象做出了如下闡釋:
“如今一些年輕人偏愛到寺廟旅游,到清幽禪靜中去尋找心靈慰藉,將人生轉機寄托于超自然的力量,這是不合理的,奉勸當下年輕人都要努力奮斗,逃避解決不了問題,努力才是改變現狀的最佳途徑?!?/p>
很多網友都感覺自己被指著鼻梁罵,代入感很強,都在新京報評論區發表了自己的不同觀點。其中有一條被網友點贊最高的一條評論是這樣的:
(新京報)句句不談薪資,條條不離奉獻、樁樁不談好處,事事皆講境界,時時教導感恩,處處照片工作。
很快,評論區被淹沒了,新京報被迫刪除了視頻,關閉了評論區。但一石激起千層浪,很多的官媒也陸續對此發表了二次點評。
其實這樣的事情也不是發生一次兩次了,一些媒體為了流量素材,而不顧事情原委,盲目強調你努力奮斗,以高高在上的姿態對網民指點江山,割裂了網民和媒體之間的關系,才使得大眾如此反感。
我們來看看新京報“不上課、不上班、只上香”的點評中,有什么邏輯錯誤?
第一,以偏概全,缺乏實際調研。
新京報是否知道,來寺廟燒香的年輕人有多少?是肉眼觀察呢,還是憑空下的結論?
短短幾秒鐘的視頻,沒有任何一組數據來做佐證,怎么證明如今的年輕人都愛去寺廟燒香拜佛?是僅憑一個景點的游客情況得出結論,還是沒有實際的調研報告?
總之,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這是自古以來的真理,如果是以偏概全的結論,它并不能反映實際情況,反而會誤導大眾。
第二,觀點偏激,站在了道德高地。
新京報是如何知道來寺廟的都是上班族、學生?又怎么知道他們是不上班、翹課過來的。如果依舊沒辦法證明這些來燒香拜佛的年輕人,都是翹課、翹班來禱告的,那就等同于把所有燒香拜佛的年輕人=不積極進取、不努力奮斗的人。
另外,新京報又如何知道,年輕人燒香拜佛真正的訴求是什么?
他們是去禱告自己一夜暴富、不用上課、天上掉餡餅,還是去為家人朋友祈福、為自己的事業、學習工作變得更好進行祈禱,從中獲取力量和信心呢?如果他們祈禱的是國泰民安呢?也應該被指責嗎?
燒香拜佛,并不等同于把轉機都寄托于超自然力量。很多年輕人,甚至是老年人都清晰的意識到這一點。
燒香拜佛自古以來是一種美好的乞求和祝愿,而并非像新京報所描述的那樣功利。年輕人到寺廟燒香拜佛,祈禱家人身體健康、祈禱自己事業有成,這有什么過錯呢?
難道年輕人會認為:禱告之后就可以擺爛了,不用工作、不用上課、不用上進了?這些淺顯的道理年輕人都懂。燒香拜佛寄托的更多是一種美好的祝愿,而非是一種不務正業、不求上進的逃避方式。所以這是新京報很大的邏輯錯誤,以偏概全不說,反而還十分偏激,一開始就站在了道德的制高點。
第三,看似關心大眾,實則精致利己。
新京報被罵,是活該的。
因為他這則短視頻所描述的價值觀,看似關心年輕人,勸導年輕人努力,實則脫離了現實,成為了不切實際的倡議。
他的號召發出了,自己的KPI完成了,流量也獲取了,焦慮也制造了,矛盾也激化了,最后只剩下年輕人留在輿論的中心,他們自己卻全身而退,看起來是在關心大眾的生活狀態,但實則是精致利己。
作為年輕人的一員,看到新京報的犀利點評之后,我內心也是焦灼和矛盾的,感覺自己也成為了官媒口中“不思進取”的一員。
我逢年過節都喜歡燒香、拜佛、拜神,每一次我都會禱告祝愿身邊的親朋和自己新的一年里,都能順順利利、平平安安、事業有成;休息的時候我也會去野外散心,疏解壓力,去寺廟等遠離喧囂的地方燒香拜佛。
但平日里我還是比較踏實的,我自認為三觀也挺正,所做的一切是美好的祈福,同樣也是我們這一代獨有的釋放壓力方式,卻沒想到在官媒眼里成為了不思進取的代表。
我理解官媒對于上進、好學、積極、進取等價值觀的宣導,這些出發點都是好的,也是需要灌輸給一些正在經歷低谷的年輕人的。
但即便如此,官媒也不可以脫離實際的現象,不關心年輕人到底在憂心、禱告什么,反而還給你戴上種種不好的“帽子”,從而激化了矛盾,把輿論取向帶歪。
他們操心的問題、壓力的來源,不是靠官媒煽風點火,來點評幾句就可以解決的。相比于這些對立偏激的觀點輸出,年輕人更多希望官媒發出的聲音,是能為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的。
每個人都是一個個體,在大環境之中立足,很多不合理的工作現象給年輕人造成了壓力和負擔,但這并不是通過他們一己之力能解決的,這才是新京報等官媒需要為他們解決的問題。
北京日報針對新京報的觀點,也作出了點評:“與其憂心年輕人上香,不如關心他們真正在求什么?!币曨l一發出就獲得了清一色的點贊。官媒之間出現截然不同的兩個觀點,那到底誰才是年輕人真正的心聲?這一看便知道了。
仰望星空,腳踏實地,我們年輕人都懂這些道理。燒香拜佛不是消極避世,不是說燒香拜佛之后就可以停止一切,在家宅著等待上天恩寵。
寄托了一些美好的愿望,緩解了一些內心的小結,釋放了一些生活的壓力后,才能以更好的姿態去面對生活,這些道理年輕人都知道,奉勸體制內的編輯們,不要為了流量和KPI而煽風點火,給年輕人造成另一種精神打擊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