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報道稱,美商務部官員表示,《芯片與科學法》將禁止獲得美國資金的半導體制造商在中國將先進技術的產量擴大5%以上,將傳統技術的產量擴大10%以上。該部門21日還概述了新的限制措施,其中包括將半導體制造商對中國先進產能投資的支出上限設定為10萬美元?!堵迳即墪r報》稱,新的限制規則如果通過,將給頭部企業臺積電、三星電子和英特爾公司施加更大的壓力,它們都在中國開展相關業務。
臺積電 資料圖
彭博社稱,一位熟悉該規則的官員表示,雖然擬議的規則限制了制造擴張,但如果公司從商務部獲得出口管制許可證,那么資金接受者仍然可以對現有設施進行技術升級以生產更先進的半導體。
韓國方面對新的限制規定持謹慎樂觀的態度。韓國KBS電視臺22日報道稱,針對美國《芯片與科學法》擬定的細則,韓國政府表示,這避免了最惡劣的情況。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認為,韓國企業不僅可以維持和部分增設正在中國運營的半導體生產設備,還可以進行技術升級。
不過,韓聯社分析稱,雖然韓國半導體企業此次避免了最壞情況,但美國對華半導體等高科技遏制仍在緊鑼密鼓進行。目前,韓國半導體企業在美投資設立的工廠即將獲得美國政府的資金,未來美國隨時可能“拿這個說事兒”。
日本媒體此前稱,美國針對中國半導體制造業的“戰爭”已進入一個新階段。受影響的公司是日本的尼康、東京電子和荷蘭的阿斯麥公司。阿斯麥此前承認,公司約15%的營業額受到影響。
延伸閱讀:
已經快92歲的張忠謀,突然語出驚人。
16日,這位臺積電創始人在與一個美國學者對談時,突然“首次公開表態”:
贊同美國對華芯片禁令,“支持美國減緩中國大陸芯片發展腳步的產業政策”。
張忠謀當天也表達了對美國相關做法的“不解”,再次表示美方以“國安”為由強推制造業回流導致“芯片產業的全球化以及自由貿易已死”,但美歐以及島內主要媒體,還是主要記下了他的“挺美”表態。
一些在現場聽到這番話的人頓時就懵了。
張忠謀被認為一向“深思熟慮”出言謹慎,臺積電過去也一直是“小心翼翼避免過度涉入政治站隊”,為什么現在突然會有這樣的表態?有人甚至“懷疑自己聽錯了”。
但16日這場對談中不僅有張忠謀的“挺美”言論,還有賴清德現場鼓噪“臺獨”。
這個“頑固臺獨分子”全程參加當天活動,并在開場致辭中以“保證臺積電茁壯發展”為由,竭力鼓噪所謂“保護臺灣民主”和“強化備戰”,將臺積電與“臺獨”綁定的意圖溢于言表。
又是首次公開表態支持美國芯片遏華,又是被賴清德借機強行“抹綠”……
這一次,張忠謀已經觸及“大是大非的問題”,他有必要就此作出解釋。
01
支持美國對中國的芯片禁令,被臺灣《天下》雜志總主筆陳良榕歸納為16日這場對話的一個主要“亮點”。
正是這家臺媒,主辦了當天張忠謀與美國塔夫茨大學副教授、《芯片戰爭》一書作者克里斯·米勒的對話。這場對話以“半導體世紀對談”為題,持續了一個多小時。
是張忠謀“主動”談及美國芯片禁令的,陳良榕說。
在對談中,他先提問米勒,在臺海和中美不爆發戰爭的情況下,半導體供應鏈未來5年或10年將會有何變化?在那位美國學者給出“供應鏈會兩極分化”的四平八穩回答后,張忠謀突然話鋒一轉,評論起美國“推出一些政策”遲滯中國大陸芯片發展的問題:
他稱對此沒有異議,“甚至可以說我支持這個政策”。
兩人圍繞這一話題的問答環節,也是臺“中央社”記者整理對談摘要時著重關注的部分。但《天下》雜志總主筆還額外提供了一個其他臺媒大都沒注意到的細節:
在聲稱支持美國對華芯片禁令后,“好像怕聽眾沒聽清楚”,張忠謀緊接著又強調了一遍,說他“支持美國減緩中國大陸發展半導體的產業政策”。
張忠謀
這更讓人感覺,他是主動而非無意間作此表態。
順帶著,張忠謀還評估當前大陸芯片制造水平:
起碼落后臺灣五六年。他說自己看過大陸最先進的芯片,“是臺積電五六年前就可以輕易制造的”,而大陸現在制造這類芯片時“還會遇到困難”。
張忠謀這通“凡爾賽”,特別是公開支持美國對華芯片遏壓,使“業內人士無不震撼”,有島內媒體說?,F場甚至有人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懷疑是不是聽錯了”。
結合這位臺積電創始人的身世背景:1931年出生在浙江寧波,18歲時赴美學習并工作幾十年,1964年獲得美國國籍,再加上臺積電這兩年“響應”拜登政府要求遠赴亞利桑那州建廠等,有臺媒說:
他在“支持現在宣誓效忠的國家制裁自己出生的國家”。
一向出言謹慎的張忠謀,為什么會突然發出這些言論?
尤其是考慮到,目前臺積電在上海和南京都有投資設廠。一直以來,這家芯片代工巨頭也都小心翼翼,不愿被卷入兩岸對抗以及中美博弈等更大范圍地緣政治漩渦。
張忠謀
一些島內輿論揣度著張忠謀表態的“動機”:
一是擔心自己一手創立的臺積電被“抹紅”。
張忠謀過去發表過一系列唱衰美國半導體制造業回流的言論,擔心臺積電因此被戴上“支持中國大陸”的帽子,因此決定與大陸“劃清界限”。
二是純粹出于使臺積電維持技術優勢的考慮。
雖然對臺積電的先進制程多有“炫耀”,但張忠謀可能清楚看到大陸芯片產業發展的決心和前景。因此,只有大陸技術進步的腳步放緩,才不會過快地對臺積電構成“威脅”。
在這點上,張忠謀可能覺得“美國與臺積電利益一致”。
02
張忠謀真是這樣想的嗎?除了他自己沒人知道。
但在16日的對談中,他在聲稱支持美國延滯中國大陸芯片產業發展的同時,也沒掩飾對于美國對華實施管制和實體清單等作法的一貫態度:
為了“國家安全”讓制造業回流本土和建構“供應鏈韌性”,張忠謀說,這毫無疑問地導致“芯片產業的全球化已死,自由貿易雖然還沒死透,但也已經瀕臨危險境地?!?/p>
類似觀點,他在去年底臺積電亞利桑那州新廠移機儀式上,就曾當著拜登的面說過。
這次,張忠謀更直接地表達了對美方做法的不解:
美國本土芯片制造的市占率為11%。如果真是為了“國家安全”或國防需要,現在的能力就已綽綽有余,事實上“只需維持幾個百分點就夠了”。但為何美國“芯片與科學法案”希望將芯片在美制造比例拉回到30%到40%呢?
美方“目標到底是什么?”張忠謀問道。
張忠謀
他也沒避諱臺積電赴美設廠遭遇的尷尬。
雖然芯片制造基地移往美國“已經是進行式”,但張忠謀說,在美制造的成本會比在臺灣增加50%,芯片整體成本甚至可能翻倍,這想必會影響半導體被廣泛應用的趨勢,芯片產業成長速度“可能停止或縮緩”。
在美國,“根本找不到人才去修理高度精密的芯片設備”,張忠謀還特意講了這樣一段故事。
當然,更尷尬的是民進黨挾持下的臺灣。
在對談中,張忠謀提到,美國力推“友岸外包”,但這些“友岸”中卻并不包含臺灣。相反,臺灣還被稱為“最危險的地方”,美國財長耶倫和商務部長雷蒙多都有過類似表態,強調“美國不能全然仰賴臺灣”。
張忠謀坦言,“這會是臺灣的一種困境?!?/font>
接著張的話茬,一名臺積電前高層當天對媒體說,民進黨當局越來越往華盛頓方向靠攏,在美國“影響”下增購先進武器、延長兵役,但臺灣竟然連“友岸”的名單都擠不進去,這讓島內官民情何以堪。
張忠謀這番“陳情和叫苦”,到底是在“提醒臺灣要當心美國”,還是“提醒美國加大拉攏臺灣”甚至將臺灣列為“友岸”,抑或二者兼而有之?“觀察家們”對此猜測不一。
03
但有一點非常明顯,那就是美歐主要媒體和島內一眾綠媒,清一色地都在熱炒 “臺積電創始人首度表態支持美國遲滯中國大陸芯片發展”的信息。
相關報道大都將此放上標題,還將相當篇幅留給了賴清德。
這個“頑固臺獨分子”前一天剛剛完成民進黨內2024年臺灣地區領導人初選登記。16日,賴清德全程參與這場對談,在開場致辭中稱“相信臺積電會留在臺灣繼續茁壯、繁榮發展”。
但他顯然不會放過這樣一個表演機會,緊接著就以“為了讓臺積電持續茁壯”為名,轉入了他的“臺獨正題”,宣揚“必須保護民主、強化戰備”等那套“臺獨”濫調。
賴清德
一頓東拉西扯,目的顯而易見,就是想將臺積電與“臺獨”徹底綁在一起。
又是“首次公開支持美國對華芯片禁令”,又是被賴清德試圖借機“抹綠”,16日這場不到兩個小時的對談,頓時把張忠謀和臺積電推上風口浪尖。
以往,對于臺積電赴美建廠等動作,不少人表現出了“一定程度的理解”:
一是因為它夾在兩岸對立和中美博弈中“確實不易“,為了生存不得不向美方低頭;二是隨著民進黨當局推動臺海局勢持續升級,即便純粹出于經營安全考慮,臺積電前往其他地方建廠,似乎也解釋得過去。
當張忠謀被質疑時,有人還會提到他并不支持美國所有政策。比如美國打壓制裁華為,他就“未必贊同”,因為華為旗下的海思曾是臺積電的大客戶。
但16日,張忠謀已在觸及“大是大非的問題”。
有綠媒援引所謂業內人士分析,美國不僅是臺積電最大市場,還有臺積電最大的供應商。隨著在中美之間選邊站的壓力增大,從近年來臺積電大陸市場比重下降情況,“就可以看出臺積電的選擇了”。
是這樣么?打破一直以來的平衡謹慎,公開涉入政治并選邊站隊,甚至公然“染綠”,這就是“老謀深算”的張忠謀,給他的臺積電甚至整個臺灣擺脫尷尬和困境出的“妙招兒”嗎?
這一次,張忠謀有必要就此作出解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