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小米發布2022年全年業績公告,顯示2022年實現總收入2800億元,同比去年(3283.09億元)下跌15%左右;經調整凈利潤人民幣85億元,同比(220.39億元)降61%左右。這也是小米罕見出現營收、利潤同比雙雙下滑的情況。
究其原因,除小米所說的“全球手機大盤需求受到外圍因素打壓”之外,品牌持續為智能汽車項目“輸血”,也是利潤下滑的核心原因。
財報顯示,2022年小米研發人員在員工總數中占比提升至近50%,研發支出達160億元,5年研發復合增長率達到38.4%。其中,智能電動汽車等創新業務投入了31億元。小米還在財報上透露,2022年汽車項目團隊迅速擴張,目前員工數已達到2300人。未來五年,小米預計在智能汽車、手機等項目上的總研發投入將達到1000億元。
在高強度的“輸血”下,小米預計,2024年上半年即可實現首款汽車量產。
業內人士指出,汽車業務是一項重資產業務,投資回報周期較長。雷軍自己也曾表示,“我非常清楚汽車行業的風險,動輒就是百億規模的投資,而且要3~5年才能見效?!钡湍壳暗呢攬髷祿砜?,在小米營收的“三駕馬車”——手機、IoT、互聯網業務營收增速下滑甚至出現“倒退”的背景下,“押注”汽車業務或許是小米目前唯一的選擇。
財報數據顯示,2022年小米智能手機銷售收入僅為1672億元,同比(2089億元)下滑近20%;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1.5億臺,同比去年的1.9億臺同樣大幅下滑。
唯一的好消息是,小米2022年智能手機平均銷售單價達1111元,創歷史新高。在第四季度,小米中國大陸地區智能手機ASP同比增長超14%,體現品牌在高端市場中競爭力有所提升。問題是,自2021年以來,該數值就一直在千元徘徊,顯示長期以來百元機、千元機等“性價比機型”仍是小米手機銷量“扛把子”,折疊屏、旗艦手機等貴價手機對市場的吸引力有限,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而在IoT及生活消費品類上,經歷連年高速增長后,2022年該業務線增速也開始明顯放緩甚至下滑。截至2022年底,該業務小米全年收入為798億元,低于2021年同期表現(850億元)。小愛同學月活用戶數實現達1.15億,較去年(1.13億)微增7.1%。
相較之下,小米互聯網業務表現較為理想:2022年全年收入達人民幣283億元,與2021年幾乎齊平。境外互聯網業務有所突破,全年收入達人民幣68億元,同比增長35.2%。
【記者】許雋
【作者】 許雋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