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易研究局稿件未經同意禁止一切媒體轉載,包括友商,本文不構成投資決策
作者|張同斌(上海財經大學高等研究院助理教授)
2022年2月24日,基于地緣政治的因素,俄羅斯全面發動針對烏克蘭的特別軍事行動。截止3月17日,該軍事行動已持續三周,俄烏雙方在政治,軍事及外交上均陷入膠著狀態。在國際上,歐美各國及國際組織紛紛對俄羅斯采取了極其嚴厲的制裁措施,包括將俄羅斯商業銀行排除在SWIFT系統之外。因此,俄烏沖突及其帶來的國際影響被看作為冷戰結束后對現有國際政治經濟格局的最大挑戰。
俄烏沖突造成了全球資本市場短期的大幅震蕩。在軍事沖突的一周內,全球股市普遍下跌,其中受沖突影響最大的歐洲股市表現尤為慘烈。巴黎、法蘭克福、米蘭均下跌超過10%,創2020年3月多國宣布首輪疫情封禁以來的最差記錄。美國納斯達克指數同期也跌去了約1000點。2月24日,俄烏軍事沖突爆發當日,我國A股及亞太股市大跌。A股主流指數全線下跌,其中深證成指、滬深300、創業板指跌幅都超過2%,全市場更有超4000只個股下跌。從行業來看,中信一級行業之中,只有國防軍工、石油石化為上漲。
造成市場大跌的直接原因是俄烏沖突非預期性的升級。由于此前市場預期俄烏之間僅是邊境的小規模沖突,不會發生實質上的全面性軍事沖突。而2月24日俄羅斯發起的特別軍事行動,直接徹底顛覆了市場的預期,導致市場避險情緒急劇上升,恐慌蔓延,從而造成全球股市出現大幅波動。
從歷史的角度來分析,近三十年的七次局部戰爭,在短期上,更多是在開戰前后的關鍵節點對資本市場形成負面沖擊,但隨著戰爭進程進一步加劇,尤其是戰爭局勢的明朗,不確定性漸漸消除時,資本市場將逐步回歸原本的運行通道,并不改變股市的長期表現。
但同時我們也應注意到此次俄烏沖突可能帶來比過去三十年中的局部戰爭更深遠的經濟影響。首先,俄羅斯是世界上重要的石油和天然氣出口國。作為受軍事沖突影響最大的歐盟每年需要從俄羅斯進口45%的天然氣和25%的原油。其中作為歐盟中心的德國則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性更強,德國有55%的天然氣,34%的石油和45%的煤炭來自于俄羅斯。在俄烏沖突爆發后,美英兩國相繼宣布禁止從俄羅斯進口石油和天然氣。雖然以德國為代表的歐盟從自身能源需求出發表示需要繼續從俄羅斯進口能源,但隨著俄烏形勢的不斷惡化,德國叫停了天然氣項目北溪二號的建設。作為對此的報復,俄羅斯表示正在考慮對北溪一號天然氣供應實施禁運。同時,因為俄羅斯被排除在SWIFT系統之外,即使在不考慮禁運的情況下,如何進行能源交易也成為了待解難題。在能源供給端存在巨大不確定的情況下,原油價格在3月初一度超過了130美元一桶,創造了2014年以來的新高。同時,天然氣價格漲幅一度達到36.27%。雖然在近兩周,隨著俄烏局勢的明朗化,能源價格開始下行,但未來仍然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
其次,俄烏沖突帶來的經濟影響跟疫情沖擊相互疊加可能會嚴重拖累全球經濟復蘇。在俄烏沖突后,IMF官員表示2022年全球GDP增速可能從年初預測的4.9%下降至4.4%。2021年,在疫情沖擊下全球產業鏈處于緩慢恢復的狀態中,因此供給端的不足造成了全球大宗商品價格的大幅上漲,比如原油價格從2020年第一輪疫情期間的20美元上升到了2021年底的79美元。我國的PPI指數增幅也從2020年的1.8%大幅增加到了去年的8.1%。大宗商品價格的快速上漲已經傳導至了歐美各國的消費品市場。供給端的不足加之疫情期間歐美各國極為寬松的貨幣政策,美國通貨膨脹率在2月份達到了7.9%,是1982年來的最高點。歐洲的通貨膨脹率也在1月份超過了5%。
海外各主要國家高企的通脹率也給我國帶來了較大的輸入性通脹壓力。在此種經濟背景下,俄烏沖突造成的能源市場供給問題會被放大,可能造成全球通貨膨脹的繼續上升,使得本已嚴重的問題雪上加霜。在經濟增速下行,通脹高企的情況下,歐美經濟可能重新陷入類似于上世紀70年代兩次石油危機時滯脹的困境中。
最后,從我國的視角出發,雖然近期A股和港股出現了大幅度的波動,但主要原因可能更多來自于國內疫情的反復,俄烏沖突給我國股市帶來的沖擊并不是特別直接。但我們也應該注意到近日歐美各類媒體紛紛謠言我國在俄烏沖突中一邊倒的立場。在3月14日的中美高級別官員會晤中,美方也表達了對相應問題的關切。對此,我國駐美大使秦剛于3月15日在《華盛頓郵報》發文對歐美媒體的虛假報道給與駁斥,同時重申了中國長期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定維護公平正義,始終根據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決定立場的態度。此表態起到了堅定市場信心的作用。
同時,3月16日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在國務院金融發展委員會專題會議上強調”有關部門要切實承擔起自身職責,積極出臺對市場有利的政策,慎重出臺收縮性政策。對市場關注的熱點問題要及時回應。凡是對資本市場產生重大影響的政策,應事先與金融管理部門協調,保持政策預期的穩定和一致性?!?會后,A股和港股的大幅反彈揭示了市場的信心得到了顯著恢復。從經濟的基本面分析,統計局剛剛公布的我國1-2月的宏觀經濟數據也顯示經濟向好企穩的趨勢。因此,我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中國經濟的良好基本面以及把握好時度效的宏觀經濟政策和改革舉措,一定能消除國際局勢的不利影響,保持中國經濟健康發展的長期態勢,維護資本市場的穩定發展。
網易研究局(微信公號:wyyjj163) 出品
網易研究局是網易新聞打造的財經專業智庫,整合網易財經原創多媒體矩陣,依托于上百位國內外頂尖經濟學家的智慧成果,針對經濟學熱點話題,進行理性、客觀的分析解讀,打造有態度的前沿財經智庫。歡迎來稿(投稿郵箱:cehuazu201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