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易體育3月18日報道:
傷病是跑步的一部分,這是無法否認的事實。跑步時間越長,可能遭遇的傷病就越多。跑者無需因為傷病而不敢跑步,平時做好預防措施就能大大降低受傷風險。
腳踝扭傷
在越野跑群體中,腳踝扭傷的比例比較大,因為越野跑的路面比較崎嶇。腳踝扭傷通常會引起疼痛、腫脹、腳的移動范圍受限。而且,腳踝扭傷一次之后,可能會變得更容易受傷。因此,跑者必須留出足夠的時間讓腳踝恢復。要想減少腳踝受傷,平時要注意對腳踝周圍韌帶的力量訓練。
腘繩肌受傷
腘繩肌在跑步時的步幅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但是當它疲勞或者不夠強大時就容易受傷。特別是長距離跑者,肌肉組織頻繁的撕裂,就會導致腘繩肌傷病的惡化。腘繩肌受傷之后,跑者首先就需要充分休息,其次要進行力量訓練。
髂脛束綜合征
髂脛束從臀部一直延伸到膝蓋,它并不是肌肉組織,而是包繞大腿的深筋膜,闊筋膜的外側增厚部分。髂脛束不能直接拉伸或者力量訓練,不過可以對它周圍的肌肉進行拉伸和增強。預防髂脛束綜合征,跑者在平時要注重增強臀肌、腹肌和髖屈肌。
應力性骨折
腳和小腿是最容易遭遇應力性骨折的部位,因為它們受到的沖擊力是最大的。跑者在平時需要多補鈣,增強骨骼,防止骨骼脆弱。其次要增強肌肉鍛煉,讓身體變得更強壯。
足底筋膜炎
腳底的跖腱膜出現炎癥,被稱為足底筋膜炎。跑步時,腳底是直接與地面接觸的,受到的沖擊力最大,也因此容易出現炎癥。跑者需要經常對跖腱膜進行按摩,每次跑步之后讓腳充分休息,另外也要增強小腿肌肉。
腳跟的跟腱連接著腳跟和小腿肌肉,由于跑步時高度重復性使用,所以跟腱易出現炎癥。為預防跟腱炎,跑者要穿合腳的跑鞋,不能太緊。每次跑步之前,一定要充分熱身,讓跟腱做好跑步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