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城和利物浦這幾年的競爭有多激烈,用一個宏觀數據就可以證明:過去四個賽季雙方的總積分分別是338分和337分,爭來搶去最后居然只差了這小小的1分。
更可貴的是,這兩位每次直接交手還從不保守,用一個微觀數據來體現:福登連續3場面對利物浦都有破門,上一個做到這事的還是瓦爾迪;薩拉赫連續3場面對曼城同樣有收獲,最近沒咋進球看來就是在蓄力。【比賽戰況:英超-曼城2-2利物浦仍1分領跑 丁丁遠射馬內扳平】
總之,英超的紅藍大戰已經是這個星球上足球聯賽里最有號召力的對決之一,重要性、激烈程度和競技水平全線拉滿。而在如此熱烈的關注氛圍里,還有一個人總能把氣氛再炒熱幾成,那就是派對浪客諸……哦不對,瓜迪奧拉!
兩支球隊公布首發名單時,我們驚訝地看見了這樣的名字:福登、熱蘇斯和斯特林。不熟悉藍月亮的球迷可能還感覺不到異樣,但追著看的自家球迷肯定有種恍若隔世的既視感。
因為曼城上一次讓他們仨組成鋒線,還要追溯到2021年2月那場3球大勝熱刺。沒錯,距今已經過去了整整14個月。
有人說,這代表著瓜迪奧拉對這場比賽的重視,畢竟“每逢大賽必整活”。但這其實和所謂整不整活沒啥關系,真正的解讀就在歐冠打馬競賽前發布會他自己的話里:“老是用同樣的戰術會讓我覺得無聊。面對馬競和利物浦,肯定不能使用同樣的辦法。人員不同,跑位肯定也不同?!?/p>
具體哪里不同呢?那就是熱蘇斯和福登同時回到首發,而且他倆一人一邊,中路繼續偽九斯特林。
比賽打起來,我們很快就明白了瓜迪奧拉這么安排的原因。
或許是預料到了利物浦會釋放祖傳的高位逼搶,他沒有在前場選擇堆更多中場屬性的球員,而是明確了一條縱向的反擊通道:右路。
B席回撤組織分邊,引導沃克高速前插,與中路結合一波快速傳遞,然后直塞去讓熱蘇斯沖身后。這條路線成為了曼城開場的主攻方式,左路和中路反而變成了接應點。
區別在于福登是弱側接應點,而斯特林是個弱勢接應點。
很快機會再來。趁著右中場亨德森還在和裁判理論的那幾秒,B席利用快發任意球的機會把球送到了德布勞內腳下。接著法比尼奧跟防慢一拍,馬蒂普變身馬奎爾,曼城取得夢幻開局。
瓜迪奧拉也有沒想到的,那就是利物浦這場比賽的高位逼搶決心會如此徹底。
每當埃德森拿球尋找接應點的時候,你都會發現利物浦有六名球員同時出現在對方半場的鏡頭畫面里,其中就會包括以往都拖后保護防線的法比尼奧。如果你再細細觀察,還會發現兩個中前衛亨德森和蒂亞戈沖得更為靠前,甚至有時的站位比薩拉赫和馬內更加激進。
而只要這些前場群狼奪回球權,那么接下來就是快速轉移、兩翼齊飛、邊衛跟上。曼城本來已經化解了利物浦的第一波高位逼搶快攻,不過B席的頭球解圍頂成了橫傳。羅伯遜和阿諾德作為第二波攻勢精彩連線,若塔接應倒三角扳平了比分。
這兩個開場沒多久的進球,像極了這場“英超決賽”上半場的矛盾縮影。一方面,內含的競技水平和觀賞性極高,這來源于雙方速率拉滿的高位逼搶、轉換互爆;另一方面,奇奇怪怪的失誤很多,因為作為防守球員在這樣的節奏里能得到的支援太少,所擁有的思考時間也幾乎為零。
于是,當他們試圖思考時各個都覺得自己是德布勞內,總覺得能多帶兩步再送腳秒傳。放棄思考時又無比慌亂,在一波又一波的高位浪潮里找不到路在何方,球門又在哪兒。
比如,利物浦球迷驚訝地發現不止是馬蒂普很馬奎爾,范戴克竟然踢得也很馬奎爾。又比如,一個典型的巴西門將,還是尚未被本澤馬教育過的巴西門將,用輕描淡寫的冷靜安撫了整座球場被他驚嚇的心。
除了上面這個共性問題,雙方還有各自的個性問題。
曼城的話主要還是斯特林。作為一個偽九號球員,他在這種互爆局里做不到回撤接應,送出傳球讓兩側前插;與此同時那個小身板又在中后衛的包夾里搶不來球權,就算寬度拉開得到機會能提供的輸出也不穩定。
當然,如果不在這種重要比賽堅持用斯特林,那就不是瓜迪奧拉了。
利物浦的問題那就更多了。
首先,雖然是戰術主題,但這個上半場的高位逼搶只能說實在是太瘋狂了。馬蒂普帶著球就想遛過半場,讓人回想起他曾經有個外號叫“馬向前”;亨德森沖得比薩拉赫還要若塔,一夜夢回當年在桑德蘭還被叫做進攻型中場的自己。
其次,不知道是不是太久沒打這種極限瘋狗流了,利物浦全隊多多少少有種動作反應慢半拍的情況。從鋒線上的馬內薩拉赫,到中衛組合范戴克馬蒂普,最突出的就是總是顯得各種遲鈍、不斷傳球丟球權的法比尼奧。
以上兩者相加,帶來了兩個結果。一是阿諾德本來就是那種“我不打死你,那就被你打死”型選手,曼城發現他失去了亨德森和馬蒂普的保護,很快把主攻點從右路拿過來交給了坎塞洛和福登,接著完全打爆。二是說好用防線造越位來匹配高位壓迫,結果每次還沒來得及一字排開,就已經被長傳打穿。
以上兩者再相加,帶來了上半場的第二個丟球。
中場休息時,擺在克洛普面前有兩個選擇。第一,放棄高位逼搶+造越位的主線目標,修正亨德森前插、薩拉赫保護的系統BUG,穩一下防線再打反擊。第二,改個球的改,繼續一起High。
當然,如果這么輕易就會放棄最初指定的計劃,那就不是克洛普了。
于是,哨響回來我們看見的還是熟悉的東西。高位逼搶+快速轉移,這種踢法原本就在體能充沛的上下半場開局最能創造機會,再輔以薩拉赫整場比賽最為濃縮的一次閃光,馬內同學三十而立生日快樂。
這樣的堅持,帶來了比分回到2-2平局,但也意味著老問題仍然還在那不離不棄。再加上體能劇烈消耗后更容易走神,一造越位就被反越位的情況更加頻繁。
能保持住比分沒有再度落后,一謝VAR明察體毛。斯特林沒有為自己正名的幸運,而利物浦后防線的造越位戰術雖然場面極度慘烈,但數下來也成功了5次。
二謝斯特林的“將心比心”。
范戴克:拖后中衛原則第一條寫到,敵不動我不動。
斯特林:以彼之道還之彼身,那么我也不動。
三謝熱蘇斯在進球之后,主動開啟了獨逼模式。
曼城球迷:好機會!倒三角!
熱蘇斯:就不,我選擇盤帶。你看我帶過去了,又帶過去了,再來一腳打門……
曼城球迷:我選擇狗帶。
當比賽來到70分鐘,利物浦球迷迎來了一個好消息和一個壞消息。
好消息是,他們心心念念的路易斯-迪亞斯出場了。在鋒線兩位大佬體能狀態都一般的情況,迪亞斯代表著年輕人的沖擊力、更持久的高位逼搶和最近剛開始火熱的射門靴。
壞消息是,他們看見瓜迪奧拉終于忍不住換下了斯特林,然后上了個本賽季隊內射手王馬赫雷斯。
不過,瑟瑟發抖的紅軍球迷并沒有迎來害怕的局面,因為比賽最后20來分鐘的節奏開始逐漸放緩。曼城的護球控制變得更多,沃克把助攻全部放權給了坎塞洛,開始專心留后掃蕩對手的反擊。利物浦的兩個邊后衛也大幅減少了前插,取而代之的是各種長傳直接找鋒線。
幸運的是,留給中立球迷的精彩畫面還有很多。
還是主要集中在曼城這邊,焦點果然也是馬赫雷斯,可惜一次他的任意球劃出漂亮弧線,打中了門柱的后側;另一次德布勞內用最后的力氣在補時送出斜塞,找到一條打游戲時玩家上帝視角也發現不了的神奇路線,然而馬赫雷斯這腳挑射直接按到了最大……
就這樣,沒有絕殺,比賽以2-2“和平收場”。
回到開頭咱們說的那兩條數據。球隊方面,雙方這賽季目前在積分榜上還是只差一分,未來的爭奪繼續白熱化。個人方面,福登和薩拉赫這場比賽都沒收獲,紅藍大戰連續進球的紀錄重新清算。
然而這場比賽卻又誕生了一個新的紀錄,那就是凡是熱蘇斯和若塔在英超進球的比賽,球隊都能保持不敗。他倆的這個紀錄分別是46場和33場,歷史上比他倆還多的只有前曼城球員、這場坐在利物浦替補席的米爾納。
或許這個定語很長的紀錄,展現的就是這兩支球隊這些年的頂級水平,以及呈現給全球觀眾的超級盛宴。
用一位大前輩的話來說:本賽季英超有兩場夢幻對決,一場是曼城打利物浦,另一場還是曼城打利物浦。
根本看不夠?沒辦法,雖然號稱是“英超決賽”,但聯賽畢竟不是一場定勝負。這個平局雙方都還能接受,沒到必須打光最后一顆子彈的時候。
也沒關系,他倆很快又會在足總杯碰面,后面英超還有得爭,歐冠也都走在大步向前的路上。
好戲還在后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