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3日,網易科技頻道年度策劃“2022,請回答”大咖線上對話欄目第五期《2022,該不該為數字藏品買單?》正式開啟。視頻號直播現場,洛可可創始人、潮宇宙藝術家賈偉,網易區塊鏈事業部總經理顧費勇、紅洞科技創始人兼CEO張貝龍,加密藝術家、作者畫廊藝術家馬晟哲四位大咖先后登場??Х瓶萍紕撌既耸瘝?、網易科技主編寧琦同步連麥主持。
直播現場,張貝龍指出現在國內數字藏品還處于高速增長期間,距離市場到達“頂端”仍有相當的時間。談到國內數字藏品與外國的差距,張貝龍指出國內外差距不僅僅在于規模,更在于人們的認知。他強調,一款NFT的發行不是項目的終點,發行后持續運營的過程至關重要。而這,恰恰是當下國內數字藏品行業,最需要明確的核心問題:數字藏品到底是商品還是資產?
直播中,就如何平衡好數字藏品消費屬性和金融屬性,張貝龍以國外NFT市場為例,指出基于NFT技術特點,商品交割順滑,使得整個市場的流動性與NFT可交易程度極高的同時,也客觀導致了交易中存在著溢價,而這也意味著風險。此外,就數字藏品是否存在濫發問題,張貝龍認為消費者不是傻子,商品買賣終究會回歸到“人貨場”的基本關系下,認知決定認同,價值終究會得到重塑。因此,數字藏品的“濫發”只是一個短期問題。
值得關注的是,就數字藏品行業在發展中遇到的、以及將遇到的挑戰這一問題,張貝龍表示困難是復雜的,挑戰是全方位的。一方面,行業從業者面對新興且復雜的市場環境,如何去學習市場、敬畏市場、尊重市場,往往是一件極難的事情。其次,基于數字藏品的金融屬性和商品屬性的特殊關系,導致了中國市場具有特殊性,此時,從業者將失去國外行業的參照系。另一方面,數字藏品行業在法律上面臨的確權問題,以及持續存在的監管壓力等客觀因素的存在,對從業來說要求將變得越來越高。
以下為網易科技《2022請回答》第五期《2022,該不該為數字藏品買單?》直播連麥張貝龍對話部分內容:
寧琦:一個產業從誕生到成熟往往會經歷概念的誕生、泡沫的爆發,價值的重塑,增長的緩坡。從您的角度來看,您覺得數字藏品市場現在處于什么階段?
張貝龍:這是咨詢機構總結出來的一個方式,大量的技術基本也都是遵守這個方式。說數字藏品之前,我們先說區塊鏈技術的情況。區塊鏈技術的情況,如果我們把它分成海外和海內、大陸的情況,海外已經是一個很平穩的最終的上升期了。我最早在商業銀行,后來在趣鏈科技,我們做聯盟鏈很久,聯盟鏈現在的位置,我們還是在往下一直去走。我們之前一直在問一個問題——聯盟鏈好像沒有一個殺手級應用。那么,我們到底做什么?
我們回到數字藏品和NFT。我認為NFT本質上就是區塊鏈的一個殺手級應用,也是目前來看聯盟鏈的一個殺手級應用,這個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點?,F在數字藏品的位置到底在哪?我覺得國內的聯盟鏈在往第一個頂峰去爬的路上,還沒有到頂。我覺得大概半年到一年的時間應該會到一個頂峰,但是具體哪個事件會讓它到頂,這是不好說的。其實就去年NFT那一幅畫,讓這個增長曲線呈現了一個加速增長——從最開始一個萌芽期,突然一下斜率就會上升,其實就是這件事情。那么,到頂峰以后會怎么樣?我覺得也不是一件非??植赖氖虑?。因為每一個技術其實都會經歷這個階段,但是NFT技術是很成熟的。目前來看NFT藏品的技術,特別是像蟲洞這樣的企業來說技術已經非常成熟了,接下來就是應用。這是我個人的一個觀點。
石嵐:在海外市場上,NFT不管是創意、策劃、制作、社區的運營,包括后面的一些原生的技術存儲,相對來說都比較成熟了。那么國內數字藏品對比國外,是否有差距?
張貝龍:差距肯定還是有的,第一個差距是大家認知上的差距。首先NFT數字藏品應該是一個基于區塊鏈的東西,但是本質上來說,我們看到了大量的情況,說直白了,現在的數字藏品不是基于區塊鏈的東西,這是一個認知的差距。
我們再回到藏品本身來說。我最近一直在跟所有找到我們,說要做NFT的發行方講一個問題:我說NFT的發行不是這件事情的終點。這個邏輯是很有意思的。我們說境外的項目,基本上NFT發行只是這個項目的開始,之后才是持續運營的過程。但是國內大量的發行方意識不到這個問題,他們都覺得好像發完NFT這個事就結束了。特別是傳統的一些企業,發完了我為什么還要管?我東西已經賣出去了,我還要管它干嘛?這就是我們要回頭再去考慮的問題,到底NFT是商品還是資產,這是一個最核心的問題。
在境外,更多的人把它認為是一個資產,如果是資產我就要持續的去運營,我去保證這個資產的價值所在。但回過頭來,在國內很多人就覺得這是個商品,我把它賣完就結束了,這個邏輯是不對的。我覺得這可能是目前國內和國外市場差別比較大的一個點。海外處理這件事情也很簡單,如果你是一個不好的項目,可能很快就沒有了,你就再也看不到這個項目了,但是在國內可能情況還會有所不同。國內的發行主體多是以企業作為背書的發行主體,而在國外的發行主體多是以匿名的形式來發行的,這也是整個市場發生普遍不同的一個巨大的原因。
石嵐:現在數字藏品的行業特別多,比如說有茶飲行業、服裝行業、造車新勢力、電影行業、體育行業等等,今天我們還在和一個非常頭部的體育品牌在談構建體育元宇宙。您覺得未來這段時間,哪些行業,或者哪些領域能夠迅速的誕生數字藏品,你判斷的依據是什么?
張貝龍:您說了很多的行業,最有可能做NFT的行業就是奢侈品行業或者高端行業。本質上來說,我們在一個符號社會里,在一個消費社會里面,在這樣的世界里面到處都是符號,而NFT本質上就是一個超級符號。它跟傳統的符號還不一樣。我經常向人去比喻NFT和奢侈品包包的邏輯,我經常去說這個。很多人會問,我為什么要買你這個NFT,一個圖像好貴好貴,我為什么要買?我就給他講一個特別簡單的邏輯,我說一個A貨的奢侈品包包你也能買,雖然你可以買一個A貨的包包背到街上99%的人都不知道你背的是個假的,甚至于很多A貨到柜臺上去鑒定,他都不一定知道你這是假的,但是你還是要買一個真的。我覺得邏輯很簡單,就是這個邏輯,所有成為符號性質的,或者說它的符號性質非常強的東西,都會有很強的NFT的訴求。
訴求兩點:第一點他做元宇宙營銷的點。人們希望能夠通過NFT、通過數字藏品能夠觸達到年輕的用戶,這個是一定的,因為做NFT,玩NFT的人都是年輕的,今天的觀眾我估計一半以上是90%后,我認為應該大概是這樣的一個結構。他們希望去營銷是一部分。第二點,所有高凈值的以符號作為價值的,不管是奢侈品品牌,還是其他的,像您剛剛講的頭部的一些汽車品牌、體育品牌,他們都很強的符號化,回過頭來,他們都希望未來的元宇宙世界里面能有他們的一席之地。
那么,元宇宙里邊的資產是什么?很簡單,元宇宙資產現在有,且僅有區塊鏈跟NFT能夠去做這件事情,他們來做這件事情順理成章,必然的一件事情。
寧琦:那么,數字藏品到底是金融屬性,還是消費屬性?
張貝龍:我只代表我個人的觀點。我認為它首先是個商品,商品是可以交易的,你比如買個鞋,你就可以把它賣掉,你買個郵票,我是收藏的,我也可以把它賣掉。交易是商品的很重要屬性,它是一個商品沒問題,但是你也不要太小看它到底是不是個金融產品的問題。什么是金融產品?傳統的商品、物理的商品,比如一雙鞋有一個什么特點?如果一個傳統的藝術品,可能一年最多交易一次就了不起了,要是一個大的國畫可能幾十年才交易一次。返回頭來,NFT是數字的。數字帶來一個什么問題?本質上它的流動性和可交易程度非常高。因為內容的NFT的交割就是一瞬間,所以它會有一些外溢性在這,它更容易被大家所炒作。NFT的交割就是這么的順滑。順滑就帶來炒作的空間,交易就會產生溢價,這件事情在金融上是非常簡單的邏輯,交易溢價就有可能會出現一些風險。
那么,數字藏品到底是不是一個金融的東西?我們很難直接的通過某一個方式去確認。但是作為從業者,我們當然更希望它是一個商品,而不是金融產品,因為對金融產品整體的管控是非常嚴格的,我們更希望它是一個商品,但是怎么能把它的金融屬性降低,最后回歸到一個商品來?那就是我們要在某一些渠道上,在某一些方面上,盡量控制它的流通。你流通過快就會有流動性溢價,流動性溢價就會出現問題,這是我個人的觀點。
寧琦:數字藏品是否會存在濫發的可能性?這是不是意味著進入這個行業的門檻不是很高?
張貝龍:我認為濫發是一個很純粹的市場行為,這件事情會被非常好的解決掉。因為消費者不是傻子,消費者很明白這個東西到底是什么。如果數字藏品濫發的話,本質上消費者是不買單的。本質上數字藏品NFT的買賣,我認為就是人貨場,人是跟著貨走的:你千萬不要覺得人是跟著平臺走的,這是不對的。但是貨是什么?貨是跟著平臺走的,貨是要看我到底要在哪個平臺上發,這個平臺對不對,然后平臺又是跟著人走的,平臺要去觸及用戶,要告訴用戶我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平臺,我的思想是什么,我到底想要做一個什么樣的東西,用戶會去感知你,是這樣一個人貨場的三角關系。
在這樣的關系下,我認為濫發的問題就是短期的問題。尤其區塊鏈這件事情是需要認知的:從頭去理解什么是加密的東西,什么是NFT,NFT的內容到底是什么,一大堆的東西,需要去理解,這是需要過程的。當大家的認知逐步的提升,大家都會理解這件事情,這只是一個時間問題。問題終究會被解決。
很多人說,好像NFT的市場門檻很低,隨便誰就能開——我請你們開,沒關系。實際上數字藏品最根本的,它得是個區塊鏈。但是很多玩家,開的數字藏品不是一個區塊鏈,這是最根本的事情。更重要的是認知的問題:到底什么藏品是有價值的,價值是怎么去體現,怎么去解析一系列的問題,這是每天圍繞著我們腦子要去思考的問題。
石嵐:有一些IP可能在多鏈、多平臺上會做一些重復的發行,這個問題要怎么樣來解決?如果一個數字藏品要取得長遠的發展,一個全面互通的基礎設施建設是不是必要的?您作為核心從業者,能否為大家預測未來有這是一個什么樣的發展趨勢?
張貝龍:我非常認同,基礎設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事情。我認為NFT整體的邏輯就是四層:最底下的一層就是基礎設施,往上一層是平臺,上一層是發行方,再往上是內容。內容是沒有辦法直接到平臺上發東西,因為他們不懂這些邏輯,這些邏輯很復雜,而且邏輯迭代的也很快,所以是需要發行方的。
基礎設施的道理我就覺得很簡單。比如說,現在紅洞科技和底下的這條鏈是緊偶合的,但是本質上來說緊偶合的邏輯是有問題的。問題是什么?我覺得做這個事情就是屁股決定腦袋。如果我是平臺,我的商業邏輯很簡單,希望不要有人跟我競爭,我一人獨大就好了。如果我是趣鏈的控股子公司,那我用趣鏈的鏈——現在是頂尖區塊鏈技術,那么我用這個技術就是比別人厲害。但是這個邏輯是不對的。紅洞馬上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要把鏈跟平臺,就是應用層跟基礎設施層要分離?;A設施層必須是一個分散的結構,這個結構才是一個穩固的結構。這個結構要穩固成什么樣?紅洞如果有一天沒了,這條鏈還要在,這個就是一個最關鍵的問題。如果做不到這一點,其實上面所有的NFT都是沒有價值的。比如,紅洞沒了,你的NFT就沒了,那你到底是在買紅洞的東西,還是在買一個自己的NFT?我覺得這個就是一個最大的差異,也是我們需要去思考的事情。同時我也向大家講,國內有很多平臺,我們所謂的“科學家”進去搶,拿一萬個手機擱那搶,只要有連點器就可以。在海外的市場上也有叫“科學家”的這個群體,但是那個群體是需要用他的腦子去計算成本。但是為什么我要付出這些成本?很簡單,我認為這個藏品值這個價格,我付出自己心目中認為可以的價格,而這部分錢并不是給平臺方,也不是給IP方的,而是給這個區塊鏈基礎設施的。這個邏輯兩層就是分離的,我需要底層有價值分配、有收益,然后底層才會是穩固的底層,在一個穩固的底層上面,才會有一個穩固的平臺。一個穩固底層區塊鏈的基礎設施極其重要,并且這個基礎設施是可以被監管的,區塊鏈要裝好剎車再上路。
寧琦:您覺得數字藏品在這個發展階段當中最大的不確定性在于哪?比如說紅洞在做數字藏品平臺的時候,您覺得最大的困難又是什么?
張貝龍:困難肯定是極多的。首先困難是市場,大家對于數字藏品的認知和反饋是不一樣的。市場是多樣的,每一個人在去購買數字藏品的時候,他的內心想法是不一樣的,我們需要去學習市場。這個市場很新,新到所有人沒有例子去對比,甚至我們也不能去跟海外的市場對比。我們要學習市場,敬畏市場,尊重市場,適應市場,這個事情是第一件極難的事情。
第二件事情,數字藏品金融屬性還是商品屬性的問題。我們在從業的時候,不希望它成為具有金融屬性的東西,但是本質上它有這個屬性。我們如果在一個監管、可控的,而且是監管認可的情況下來做這件事情,也是一個極其難的事情。這件事沒有前路,沒有人給你打出一條樣來——比如說我們必須要學硅谷,不硅谷學不了,中國就是中國的市場。我們每往前走出一步,都是全新的一條路。
其次,法律上的問題也很難。對于NFT到底是什么權利的問題,到現在不可能爭得很清楚,等真的爭得很清楚可能是5年以后。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怎么樣做事情,我們是完全保持100%的保守不出問題,還是要走出一步去嘗試,大家在嘗試的過程中又怎么以一種方式去做?這個事情本質上來說也是極其困難的,對于從業者的要求是很高。
寧琦:篳路藍縷,以啟山林。
石嵐:現在互聯網大廠是成了數字藏品市場的一個主力軍,并且擁有了自己的聯盟鏈。這個問題張總怎么看,你覺得NFT是否就應該去中心化?未來會有一些新的整合和改變嗎?
張貝龍:我覺得首先這個事情是一個屁股決定腦袋的事情。對于互聯網大廠2.0去做3.0的這件事情,本質上是屁股決定腦袋。如果沒有很強硬的去改變的話,說句實話,我認為是很困難的。但是在國內的互聯網大廠,自然而然有一個非常大的優勢。什么優勢?流量。同時也有一個很大的優勢,就是有非常強的內容,這些內容是我們這些很難去比拼的。螞蟻的動作很快,我知道像螞蟻之前做版權的團隊又切過來做,其實他有大量的內容可以去做,這些是我們無法去比擬的,特別在開始起步的階段。
而在海外整個Web3的邏輯和國內Web3的邏輯會不一樣,我個人認為Web3是一個趨勢,這是一個不可逆的事情,而且這是一個巨大無比的市場,甚至比整個Web2的市場還要大。
同樣我們看到了國外有谷歌,國內百度,國外有易貝,有Amazon,國內有京東、有淘寶,國外的Web3,國內也同樣會有一個Web3,但是國內的Web3到底長成什么樣,我覺得這是一個需要去探討的問題,但是有一些非?;A的東西是不會變的,比如是在區塊鏈上面,或者在區塊鏈里面來生長這件事情應該是不會變的。其次它的內容,它的資產應該是由用戶自己持有的,這件事情也是不會變的。這是Web3.0和Web2.0最大的一個改變。我們也正在努力的去做讓用戶真正能夠自己持有,并且是在符合我國一系列法律的基礎上,讓用戶持有自己的內容,這個也是剛才講到很難的其中一個點,我們要去考慮數據安全法的問題等等這些問題。因為所有的法律都是為Web2.0去設計的,Web2.0的邏輯是你不要知道我的信息,Web3.0的邏輯是你們都可以知道,東西永遠放在那,你隨時可以去看。像這些東西都是很難的,但是我個人的認知Web3肯定是一個巨大無比的方向。
寧琦:評論區提到的一個問題,大家都比較擔心,數字藏品市場會不會面臨著更大的全面的規范?您怎么看?
張貝龍:我覺得規范是必然的。首先第一大點,我剛才講到一句話,就是應該是裝好剎車再上路的,這個是必然的一個訴求,這也是我國的一個要求。包括很多的要求我們是可以通過傳統的互聯網來看到的,比如說要求前臺自愿,后臺實名這件事情也是必然的,對于主體監管的事情也是必然的,這些事情都是必然的,最終形成一個規范化的市場,這是一定的結果。我們說的是結果,但是過程是很艱辛的過程,我們正在經歷這個過程,大家也同樣在經歷這個過程。
寧琦:您怎么看數字藏品在未來發展的過程中,會遇到哪些機遇和挑戰?
張貝龍:說了半天挑戰,好像這個行業不太行似的。我我就再著重跟大家聊一聊機遇的事情。在目前來看,數字藏品這是一個非常早期的事情,之后所接踵而來的其實是大量的、非標準的數字化資產。進一步說,如果我們套一個巨大無比的名詞,就是國家一直在提的數據要做市場。本質上NFT就是數據要做市場里的很重要的一部分,因為NFT是指代的數據,NFT最后指代一個內容,內容還是數據,NFT只是一個指針指向了這個數據,NFT就是一個可確權的數據,是目前來看最可交易的一種數據。
這種數據就是要素市場里可流通的生產要素,所有的這些數據都是生產要素。這個市場到底有多大,這市場就是極大的一個前景。為什么大家對大數據這么感興趣?因為什么都可以是大數據。Meta verse,就是為什么Meta verse大家都去感興趣也一樣——大家看到的是一個很未來的東西,很藍海的一個事情,而且所有看到的都覺得未來我們肯定就會那么去生活,大家的第一反應就是這樣。我那天讀了一篇文章特別有意思,把Meta verse跟佛教聯系在一起,佛教講的那個世界,這就是Meta verse里面的那個世界。我記得賈偉老師也說過,數字藏品就是早期,就像60年代收藏一張郵票。這個東西是跟時間做朋友的東西,不是今天買明天賣的,而且它不會像郵票一樣可能會損壞,就是這么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