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3日,網易科技頻道年度策劃“2022,請回答”大咖線上對話欄目第五期《2022,該不該為數字藏品買單?》正式開啟。視頻號直播現場,洛可可創始人、潮宇宙藝術家賈偉,網易區塊鏈事業部總經理顧費勇、紅洞科技創始人兼CEO張貝龍,加密藝術家、作者畫廊藝術家馬晟哲四位大咖先后登場??Х瓶萍紕撌既耸瘝?、網易科技主編寧琦同步連麥主持。
直播現場,賈偉就數字藏品是什么,以及與NFT主要區別做了現場講解。他表示,數字藏品是一個非同質化的一種新型的數字貨幣,在今天以藝術的形態來產生的一個數字通證。當下,國內的數字藏品相較國外NFT,最大區別一是不能用數字貨幣來買賣,二是中國數字藏品可以上鏈確權,但是仍無法在鏈上進行多次交易。
“從看不見,然后看不上、看不懂,最后跟不上?!闭劶傲钊恕白矫煌浮毙律挛铮簲底植仄返膬r值,賈偉以數字孿生與數字原生邏輯的原理為例,指出了數字藏品核心價值所在。并強調,今天的數字藏品的確權明確是一項開創性的舉動:“今天NFT其實是人類終于能把自己的一個想法、一個思考、一個創意變成一種數字通證?!?/p>
作為洛可可創始人,賈偉近年來開始涉足數字藏品領域,其數字藏品“如花在野”系列近期在元視覺上大賣,引發行業頗多關注。多重身份下,賈偉對數字藏品的行業走向與未來趨勢有了別樣的見地。他表示,數字藏品不僅僅是當下品牌營銷的一種表現形式,更是未來企業多維競爭的主要場景。如果一個企業沒有數字通證,在未來將是一個單維度企業。所以企業一定要從今天開始構建自己數字通證,而數字通證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概念,是在元宇宙世界可交易的數字通證。
談及未來,賈偉認為元宇宙將帶給巨大的機會。尤其對于創業者來說,去深入觀察、精準把握住今天年輕人對一個全新的數字事件的認知,至關重要。
以下為網易科技《2022請回答》第五期《2022,該不該為數字藏品買單?》直播連麥賈偉對話部分內容:
寧琦:請石嵐簡單給大家介紹一下什么是數字藏品,現在數字藏品的市場的大致情況。
石嵐:現在數字藏品非?;馃?。2021年Collins柯林斯詞典,他們評了一個年度詞匯就是NFT。在中國,我們往往把它翻譯成叫做數字藏品。如果我們看一些海外市場的數據的話,國外一家數字公司2020年營業額2000萬美元出頭,2021年就有140億美元,一年之間就增長了646倍。今年的數據每個月都是有幾十億的交易額,NFT市場是一個爆發式的增長。在中國,我們可能也看到很多大的企業,還有不同的博物館,不同行業,包括一些著名的藝術家、明星名人也都紛紛發行了數字藏品。
寧琦:今年冬奧會期間冰墩墩的NFT發行,網上已經有百倍到千倍大幅的增值。去年年底,有幾位藝術家聯合推出了一個NFT作品,居然是拍賣到了9180萬的美元,非常驚人。
石嵐:冰墩墩是一墩難求,是非常受歡迎的熱門的體育IP,雖然在中國我們目前還沒有買到冰墩墩的數字藏品,但是得到國際奧委會授權的2022冬奧會吉祥物冰墩墩是在海外市場有發行,而且也非常的受海外藏家的歡迎。
寧琦:首先,我們邀請洛可可的董事長賈偉先生進入我們的直播間?,F在,賈總有了一個新的身份:潮宇宙藝術家。
石嵐:現場的觀眾可能會有一個非常直觀的疑惑:大熱的NFT到底是什么?NFT跟我們國家現在熱度越來越高的數字藏品究竟有沒有什么區別?賈總您能不能用相對通俗的語言給大家聊聊這個話題。
賈偉:其實我自己對NFT的理解,它是一個非同質化的一種新型的數字貨幣,這種新型的數字貨幣,在今天以藝術的形態來產生了一個數字通證。其實NFT可以理解成是一種數字通證,因為我們web1.0其實強調的是信息,web2.0強調的是數據,到了web3.0的NFT就變成了我們可以把數據數字變成一種資產。只不過今天這個資產更多的是,先是以藝術的形態表達出來,是一種數字通證。
石嵐:數字藏品跟海外的NFT有什么區別?
賈偉:中國數字藏品跟海外的NFT最大的區別,其實現在有兩個。第一個就是,這個數字藏品現在不能用數字貨幣來買賣。第二個就是數字藏品可以上鏈,但是它還沒有在鏈上進行二次、三次、四次交易,也就是無法上鏈交易,但是已經可以上鏈確權。這是和國外的一個區別。但是我相信早晚這兩個都會可以的,因為我覺得既然它是資產,既然它是可確權的,實際上是可以用數字來購買,同時可以交易的。
寧琦:NFT的這個概念其實是很早就提出,但是NFT和這個數字藏品去年和今年突然有一個爆發?我可能有點潑冷水,有沒有會存在一些泡沫成分?
賈偉:其實我個人認為整個NFT的火,跟元宇宙的整個概念,以及幾個大廠的提出,包括VR、AR,現在5G、6G逐步的出現,算力的出現等等,它是一個綜合關系。其實NFT是元宇宙的一個底層技術,而這個底層技術必須有元宇宙才成立,要不然的話元宇宙不可交易、不可買賣、不可確權。實際上,這個底層技術在今天產生了一個巨大的、新的概念,因為之前的不管是比特幣還是其他的幣,它是一個同質化的,今天最重要的是它迎來了一個非同質化的一種貨幣邏輯,而這個非同質化的貨幣又有自身的價值,就是藝術價值、創造價值,它賦予了一個獨立的價值。其實,我覺得應該是屬于正好在這個技術節點上,它應用在一個元宇宙場景里邊有明確需求的一個定義。如果沒有這個東西,元宇宙是沒有辦法去實現的,這是我的理解。
石嵐:面對新生事物的時候,常常都會聽到這樣一句話,“一開始是看不見,然后看不上、看不懂,最后跟不上?!毕嘈努F場的觀眾朋友們對數字藏品最為關心的話題,跟您剛才說的這兩個關鍵詞價值有關:就是數字藏品的價值究竟是什么?我買了數字藏品,究竟買了啥?是作品的版權嗎?還是作品的使用價值?還是背后的這個藝術家的審美價值?能不能跟大家聊聊。因為您既是一個潮宇宙藝術家,同時又是一個企業家,還是一位設計師,也是多重的身份。
賈偉:其實我覺得大家買這個數字藏品,有核心兩個邏輯大家要清晰。第一個叫數字孿生,第二個叫數字元生。其實一種數字孿生就是把線下的東西直接翻到線上,以孿生的形式翻到線上,這其實就是一個孿生的、線上的獨立版權價值,就是把線下價值和線上價值分開了。比如我有一張畫,我把它變成線上畫的,變成分割了多少份,它等于說是線上的版權,而這個版權我認為叫數字孿生版權。還有一種叫數字元生版權,數字元生版權就是這個作品,就是在虛擬數字里邊實現產生的,而這個版權它再加上它的稀缺性,就比方說我全球就發500份,再加上它的原創性、稀缺性本身的價值性,實際上它的價值是非常高的。大家因為習慣了看線下的某一張畫、某一個東西,實際上其實在線上這一張畫它是數字元生的,而這張畫的元生邏輯本身畫是有價值的。今天的NFT有點像我們建國,發行的第一批郵票。并不是猴票最值錢,而是什么郵票今天再看都值錢,是它有歷史的開創性,又有稀缺性,又有藝術性,然后未來又能成為進入元宇宙的通證。所以我覺得是今天人們要從線下的這種藝術的收藏邏輯,慢慢進入一個線上的貨幣藝術的存證邏輯上,大家去思考這個東西。而且最重要的是,它是每一次交易都是可確權的,在線下其實一張畫從這個人手上到那個人手上,再到那個人手上,你是很難真正地去確權交易的,除非你每次都到拍賣會上。但是NFT的好處是你每一次交易都有明確的存證,這樣的話,這個東西的歸屬權和它的流動的邏輯,包括它的增長甚至貶值的邏輯都非常地清晰。我覺得這個就是今天人們終于有能力,有技術能力去確權和存證,同時能夠上鏈買賣、記錄、交易。這些東西在以前都不容易,而這幾步確權就很難,存證也很難,然后交易也很難,反復交易就更難了。所以我覺得今天NFT其實是人類終于能把自己的一個想法、一個思考、一個創意變成一種數字通證。
寧琦:很多網友在評論說,現階段我們上了這個平臺去購買這些數字藏品,我們會有哪些用戶去買這些藏品?會有哪些平臺可以讓大家進去看呢?
賈偉:我先說哪些平臺,平臺現在包括紅洞收藏,包括螞蟻鏈,騰訊的幻核,百度的超級鏈,還有視覺中國的元視覺等等。其實有一系列的這樣的發行方,包括鏈都可以。在國外就更多了,我們只說國內。今天其實大家在看這個NFT的時候一定要明白,這是一個時代的產物。在這個時代所有能產生NFT的東西都會被時代記錄。我們不知道筷子是誰發明,但是要知道的話,發明第一個筷子的那個人的創意一定是非常值錢的,為什么我們不知道呢?是因為當時是沒辦法確權,也沒辦法記錄,也沒辦法交易。其實今天去想想有多少的創意、多少的藝術的作品都沒辦法確權。今天,我們網上畫了幾個插畫,就可以馬上用NFT的模式去確權、去交易,可能100年后我這張畫還是被記錄第一個創作是我,每一次交易都很清晰。而每一次交易,原創者都會得到一個回報。這是基于技術給我們今天所有的,尤其是創意的資產。
石嵐:有一種說法,數字藏品或者區塊鏈技術是對創作者最友好的一個時代的到來。您作為洛可可創新設計集團的創始人、董事長,洛可可在中國是大名鼎鼎了,從2004年創辦洛可可到現在,我知道公司已經得到了478座國內外知名的設計獎項,毫無疑問洛克克已經是設計領域一張亮眼的中國名片。不過最近,朋友們見到你,你都強迫要求我們稱您是潮宇宙藝術家,您更看重藝術家的這個身份。最近在數字藏品平臺、元視覺平臺上您的數字藏品,“如花在野”系列也是非常受歡迎。能不能跟我們分享一下,你是從什么時候開始注意到數字藏品的藝術機遇的?而作為一個青年藝術家,您在創作過程中創意是從哪里來,這跟當下的藝術發展、時代思潮和技術變革是不是有很強的關聯性?
賈偉:我們經歷了幾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2004年到2014年的第一個十年。我其實一直在用我自己和我的設計師,我叫人力型的公司,整整干了十年,干到了我們這個行業算是第一,1000人左右。在2014年,我就看到了一個不同的邏輯,就是所有行業好像都要數字化,包括滴滴的出現,Uber的出現。我發現數字開始賦能產業,所以我們做了洛克這個平臺,因為有了五萬多個設計師。再到了2019年,我突然發現光有數字加人也不行,用數字加人像滴滴那樣也不行,效率還是不夠高,我就又發現AI的出現。2019年被稱之為中國AI的元年,就是全球AI應用的元年,我們又做了水母智能這樣的AI設計,當我開始做AI設計的時候,給我的腦洞真的是大開了。我們一天能設計100多萬個東西,然后一下子,就是三秒設計1000個,一天100多萬個作品,然后用純粹AI設計。那個時候我就認識到了數字的力量,我就認識到了AI加數字將是未來從PGC到UGC到AIGC這樣的創造的全新的邏輯。AI創造將是未來的一個主流。
那么,我做了一天100萬AI創造,我這100萬AI創造存在哪兒?我不可能都去版權局存上,版權局可能就瘋了,我也花很多錢。后來我就再一看,可以用區塊鏈來存,可以用NFT的邏輯來存,可以用存證邏輯來存,我們就開始把每天100多萬個東西用NFT存證。那個時候我們還不交易,我們只是存證,包括客戶選用的方案,我們都會給他發一個NFT證書,那個時候就是我們的數字藏品證書。
后面我發現,這些東西的價值是元生,數字元生價值。其實我每天創造的100萬個作品,我認為它每一個都有價值,每一個都應該被存下來,而不是我每天創造100萬個,客戶只選了一萬個,那99萬個都拋棄了。所以我們就又進了一步在想,有沒有可能把我們洛可可乃至洛克乃至水母,每天做的這一些創意,全部都用NFT的形式發行出來,變成萬物皆可NFT?所以這里邊就有一個思維的總結,到元宇宙世界到NFT世界,會出現一個邏輯叫設計即商品,創意即產品,中間沒有供應鏈了,沒有生產了,我們創造的每一個東西都可以被商品買賣。這時候我就發現,原來藝術家、設計師變成了元宇宙世界、NFT世界的主角,因為他們每天在創造數字藏品,在創造設計創意藝術的東西。這個時候我認為,今天我自己有個觀點,我們終于進入了想象力經濟——什么叫想象力經濟?你能創造價值,這個價值就會分為線下的價值和線上的價值,而元宇宙的出現會讓線上的價值實現獨立價值,它完全不用數字孿生,它就是單獨數字元生。
當單獨的數字元生就在數字世界里流動,我就想數字世界除了需要藝術作品,可以區塊鏈NFT后,那元宇宙世界需不需要衣服呢?我們有沒有裝備呢?需不需要表呢?我們總不能裸著到元宇宙吧?其實今年大家看到的數字藏品,僅僅是藝術品、設計品等等這些NFT作品。我的萬物皆可NFT的邏輯是,未來你會發現我手里拿的這個杯子會出現大量NFT的東西,我們用的身邊的很多東西都會被獨立的變成數字通證,而這些數字通證是在所有的平行元宇宙里邊或者分布式元宇宙里邊流動的。我個人認為,我的改變,我對這件事的理解的進化,其實是從我自身對設計價值的存儲交易邏輯開始關注到的。我認為這個世界已經有了一個想象力經濟,萬物皆可NFT的全新的一種新的可能性,而這種可能性的底層還是創造的價值,只要你有創造的價值,它就可被估值,可能只估值一分錢也沒關系,也可能像國外的那幾個,一下子特別大,這個東西底層是你創造的價值,而不是NFT。
寧琦:評論區有很多同學在說,您說的這個其實就是知識就是財富,它永不過時。這是一個創造者的經濟,也是一個想象力的經濟。您覺得自己“如花在野”的大賣,您是怎么實現怎么做到的?做對了什么?
賈偉:第一批元宇宙NFT的擁有者將是誰?他們一定是最愿意去探索新事物的一群人,他們也可能是曾經在區塊鏈等等受益的一群人,他們也可能是一群喜歡藝術的人,他們也可能是一群全新的創造者。所以這一群人一定基本上是年輕人。所以“如花在野”的核心是,我用了兩個概念。一個是潮藝術,一個是元宇宙。我認為元宇宙的初級狀態就是最開始一定是一群年輕人,一群很潮很酷的年輕人進入元宇宙,當然元宇宙的終極狀態是分布式宇宙,有很多美學。所以我提出了一個元宇宙美學叫潮宇宙,潮流元宇宙。而這個潮宇宙其實是“如花在野”的底層邏輯。而“如花在野”的另外一個底層邏輯,我認為到底未來人們進入數字世界,他的最底層是什么?其實是世界觀,我給了“如花在野”的潮藝術IP一個完整的世界觀,如花五世、如花三生、如花七情、如花九欲,而這個世界觀,我在模擬一個人,一個像我這樣的,甚至比我年輕的人,他們進入潮宇宙,他們的感受是什么?他們為什么要進入這個元宇宙或者為什么要去買NFT?我其實是站在一個人的角度去思考,不是站在一個技術角度去思考,也不是站在一個經濟基礎角度去思考。我認為一個人進入一個新的宇宙或者數字世界,一定是他被那個世界觀、被那個潮流藝術、被那個交互邏輯、被那個體驗概念而感動,他才能沉浸式的進去,而不是進去逛一下就出來。所以“如花在野”其實一發布,沒想到好多人特別喜歡,包括好多品牌也很喜歡,我們做了幾次NFT作品的發布,都是秒沒,然后我就發現原來這么多人喜歡我的“如花在野”。一個沒有鼻子、沒有嘴、沒有耳朵的形象,很多人問我:你這個“如花在野”怎么連鼻子耳朵嘴都沒有呢?我說我的這個如花不是現實世界的人,是元宇宙世界的人,他不需要鼻子、嘴、和耳朵,他只要有一個眼睛,然后五感皈依,五個感覺都通過視覺去感受。原來我創造的這個“如花在野”的如花形象是一個原宇宙形象,所以我希望“如花在野”能打造成一個潮流元宇宙的超級IP。
前兩天我剛剛給“如花在野”發布了一個低空項目,就是我用無人飛機在廣州小蠻腰,在14號情人節和15號元宵節,發了一個“如花在野”的低空項目,真的沒想到特別受歡迎。而且我覺得未來的元宇宙形態不一定是一個完全的虛擬形態,它會是虛擬現實、混合現實,甚至說到底元宇宙是什么?今天我們不能把它完全歸納在虛擬世界,因為元宇宙就是一個和現實世界不一樣的、更加有趣的世界,我理解是這樣的。
石嵐:賈總你還有一種身份是一位企業家,從企業家的角度,你覺得數字藏品對于一個企業而言,最大的價值在哪里?它在品牌營銷上能夠給企業帶來哪些增量?在操作過程中最應該注意的重點是什么?
賈偉:首先一個企業要思考你的資產是什么,你的資產是你的員工、房產、資本、資金,然后資產的維度要化為數字通證和現實資產,你有沒有數字通證?如果一個企業沒有數字通證,在未來將是一個單維度企業,他不是一個多維度企業,沒有線上線下的資產。所以一個企業一定要從今天開始構建自己數字通證,而那個數字通證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概念,是在元宇宙世界可交易的數字通證。所以一個企業,我們現在每天誕生一百萬個數字通證,這一百萬個數字通證,我會存儲、我會上鏈,那這些資產其實有一天,當元宇宙世界一旦構建起來之后,我這個資產其實遠遠比擁有土地,遠遠比擁有一些資本更有交易邏輯,更有確權邏輯。所以,第一個邏輯就是每一個企業都要思考你有沒有數字通證,而且可交易、可存證、可確權、可交易的數字通證。第二,你要思考的一個概念就是,今天如果你是個企業,從營銷測去看,你的營銷難道僅僅是在線下的營銷嗎?今天有一群人在關注NFT元宇宙,你會不會要發布第一個元宇宙的產品?元宇宙世界上第一個汽車呢?世界上第一塊元宇宙手表呢?元宇宙現在并沒有那么多的數字通證,元宇宙的數字通證是元生的,是沒有的,就需要大量的、非同質化而不是同質化,而現實世界所有的產品都是同質化的,一個產品一生產30萬個一模一樣,大家認不出來你的和我的有什么區別。而在未來,在元宇宙世界可能每一個東西都是非同質化的,我穿得衣服絕對在全世界只有這一件,這個是在AI創造里完全有可能的。所以在未來的邏輯里,一個企業一定要思考,你是在線下發布你的產品,還是在線上元宇宙世界里面發布你的產品,還是線下線上聯動發布。就包括我知道石嵐一直在幫助麥當勞、幫助奧利奧、幫助奈雪的茶做的這些,發布的這些產品,咖啡科技發布的這些產品其實就已經突破了所謂的線下和線上,是一個線下加線上的組合的甚至是混搭的一個產品形態。所以我們不能坐在元宇宙的這個凳子上面去,只看這個宇宙我們能做的營銷和創造性的產品,我們一定要去看,在未來的更大的宇宙世界一定是一個分布式的,一個多元的宇宙這樣的宇宙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性格,有不同的身份,他們需要不同的非同質化的產品。
寧琦:那么對于創業者來說的話,我們應該怎么去把握這些機會?
賈偉:我覺得對于一個創業者,最重要的是要觀察今天年輕人對一個全新的數字事件的認知。一個創業者,我覺得有幾個可能性。一個可能性是,你要做更多的數字元生作品,就是你的這個創造就是為元宇宙創造的,不管是一個場景的創造,還是一個世界觀的創造,還是一個插畫的創造,甚至是一個非常藝術品的創造——你要知道它即使沒有變成現實中的一個海報,即使沒有被生產成一個鞋,即使沒有被建造成一個屋子,即使沒有被變成一個藝術品到博物館,它也是有價值的,它的價值是數字元生價值,而且它甚至不用非得到線下產生價值,而那個價值的底層一定是創造本身、想象力本身,但是由于他有巨大的稀缺性,所以他也會被交易,也會被產生巨大的價值。所以這塊我建議更多的創業者要珍惜自己的數字元生,因為我們以前像洛可可,一年做那么多的設計,我們做六款方案,客戶選一款方案,剩下的五款版權在我們這兒,但是我們就扔掉了,因為客戶沒選,我們也覺得沒啥價值了,其實那五款都是數字原生價值。所以今天其實甚至一個年輕人的腦洞大開想了一個特別好的idea,這個idea在現實社會好像聽起來沒什么用,但是沒準在數字的一個新經濟里邊,會產生一個你想象不到的價值。我建議大家想創業的時候,先要去想是現實社會的創業,還是今天新的數字世界甚至是我們叫元宇宙世界的創業。
最后我也再做一個小的我自己的發布,我寫了一本新書,也跟NFT元宇宙有關,其中有一張講NFT,就是我在3月底4月初要發布的一本新書,叫《元宇宙力》,這本書也是自元宇宙和元宇宙大通鎮,元宇宙通鎮和元宇宙大投資之后的一本全新的中國出版集團發行的一本新書,我就是從一個人、從一個創業者、從一個個體的角度來講,我們為什么要做新的元宇宙甚至數字世界的創業,也希望更多的人和我一起去探索今天的數字藏品,探索今天的數字通證,探索今天的數字場景。
石嵐:期待您的《元宇宙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