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講武談兵|坦克在現代戰場上越來越沒用了?)
俄烏戰場已經成為了坦克“墳場”,雙方坦克都戰損了不少,有些被打得“身首異處”,有些被打成“零部件”……最近社交平臺甚至出現了炮塔飛行高度的“比賽”。
此次俄烏沖突再度讓“坦克在現代戰場上到底還有沒有用”“還有多大作用”等成為熱議話題。
制圖:龔唯
主戰坦克的天敵越來越多
在烏克蘭戰場上,俄烏雙方主戰坦克的戰損數量之高,是近年來局部戰爭中非常罕見的。雖然俄方并沒有公布己方陸軍裝備的具體損失情況,但是根據外界的不完全統計,參戰俄軍至少已經損失了500輛以上的各型主戰坦克,既有相對落后的T-72A、T-72B3,也有最新的T-90M和T-80BVM,約占俄軍現役主戰坦克總數的1/6。而根據俄軍方面公布的數據,烏軍損失的坦克總數已達上千輛。
要知道,此次俄烏軍事沖突實際上是一場軍力不對稱的戰爭,俄軍實力要遠超過烏軍。就坦克裝備情況來說,烏軍從2014年至今與東部民兵武裝的軍事沖突中已經損失了大量主戰坦克,以至于本國軍工企業為他國生產的出口型主戰坦克也被烏軍征用。所以,在主戰坦克這一重型主戰裝備上,烏軍與俄軍的差距更大。在這種情況下,俄軍在烏克蘭戰場上還會損失大量主戰坦克,究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現代戰場上主戰坦克所面臨的“天敵”越來越多,越來越難防。
俄烏戰場上被擊中的T-72坦克,由于發生彈藥殉爆,炮塔被炸上天。
在以往的戰爭中,我們常說“對付坦克最好的武器就是更先進的坦克”。于是,我們可以看到在冷戰時期,對立的東西方兩大陣營都在不遺余力地研發比對手更先進、更強的主戰坦克。但是,在現代戰場上,對付主戰坦克最有力的武器已經不再是坦克,而是以新一代大威力反坦克導彈、攻頂式末敏彈、末制導炮彈以及察打一體無人機為代表的全方位反坦克作戰體系。在很多情況下,主戰坦克內的炮長以及車長還沒有發現敵軍在哪里,就被從天而降的強大火力摧毀了。
而且,隨著軍事技術的發展,反坦克彈藥的威力也在大幅提升。目前,各國主流的新一代大威力反坦克導彈的最大破甲深度普遍超過1000毫米??梢哉f,當前主戰坦克防護裝甲的發展已經落后于反坦克彈藥穿甲/破甲威力的提升幅度。此外,攻頂式反坦克導彈、末敏彈和末制導炮彈主要打擊坦克最為薄弱的炮塔和發動機艙頂部,幾乎是一擊即毀。即便是最先進主動防御系統,也很難攔截來自空中近乎俯沖而下的反坦克攻擊。
坦克的發展接近天花板?
在主戰坦克面臨的“天敵”越來越多的情況下,主戰坦克自身的技術以及性能發展越來越接近極限。筆者認為,從一定程度上來說,當今傳統意義上的主戰坦克發展已經碰到了天花,即便是對于美國、俄羅斯、德國這樣的坦克研發強國來說。想要突破這層天花板也是非常困難的。
一方面,在火力、防護、機動以及信息化四大性能都很難有質的飛躍的情況下,當今主戰坦克的戰斗全重卻在不斷飆升。比如,美國M1A2 SEPV3、德國“豹”2A7+以及英國正在改進中的“挑戰者”3等主戰坦克的戰斗全重普遍達到了60噸以上,甚至70噸。而俄羅斯新一代主戰坦克的戰斗全重也在全面提升,從T-90M、T-80BVM到最新的T-14“阿瑪塔”,基本上都超過了50噸,進一步向60噸級發展。
各國主戰坦克如此快速地“增重”,會帶來很多問題。比如,主戰坦克的空運以及陸路運輸將受到更大的限制。美國C-17大型運輸機能夠空運1輛標準型的M1A2主戰坦克,而蘇俄伊爾-76大型運輸機能空運1輛標準型的T-72B主戰坦克。但是,今后如果換成美俄大幅增重的新一代主戰坦克,那就比較難實現了。另外,在公路以及鐵路運輸中,主戰坦克太重也會導致整列列車或者拖車車隊超過某些橋梁的承載能力,存在很大的風險。當然,在作戰行動中,戰斗全重太大的主戰坦克也無法通過某些承載能力不足的橋梁。
俄烏戰場被摧毀的坦克,已經“身首異處”。
但是,從新一代主戰坦克性能提升的角度來說,大幅增加戰斗全重也是迫不得已而為之——威力更大以及口徑更大的新一代坦克主炮要增加重量;為了能夠抵御敵方攻擊而裝備的大量復合裝甲、爆炸反應裝甲以及主動防御系統要增加重量;主戰坦克艙內裝備了大量車載電子設備,需要增加炮塔和車體尺寸以便有足夠的空間,也要增加重量;主戰坦克裝備的大功率發動機、先進液氣懸掛系統以及行走系統要增加重量。此外,主戰坦克還要裝備大量附件設備,包括輔助動力機組、三防系統、滅火抑爆系統、空調、遙控武器站、火炮校準系統等等,也都要增加重量。所以,現代主戰坦克只要按照“大而全”的思路繼續發展,那么戰斗全重就注定要節節攀升。
另一方面,現代主戰坦克的采購價也跟著戰斗全重一起“飛上了天”。多年以前,曾經有國外機構評選世界十大主戰坦克,日本90式主戰坦克曾經連續兩年蟬聯冠軍,就是因為其采購價高的驚人。在1991年日本防衛省批量訂購時,90式主戰坦克的價格就高達850萬美元,之后盡管日元貶值,但是其價格仍然沒有低于800萬美元。在那個美國M1系列主戰坦克價格只有300萬美元的時代,90式主戰坦克幾乎就是“高不可攀”。
可是,如今世界各國主戰坦克的采購價早已經不再是以前那樣以“百萬美元”為單位來計算了。法國“勒克萊爾”主戰坦克后來居上,公開的采購價竟然高達1260萬美元。更令人咋舌的則是美國陸軍M1A2 SEPV3主戰坦克,由于其需要從老舊坦克進行全面拆解翻修,再換裝零備件以及新設備,耗費了大量的人工,最終的采購價竟然飆升到了2000萬美元。這還是美國陸軍本國采購的內部價,波蘭向美國訂購的250輛M1A2 SEPV3主戰坦克單價更是達到了2400萬美元!
俄現役最先進坦克——T-90M也難逃厄運。
坦克的突破之路在哪里
從以上兩個方面我們可以做一個總結:目前,主戰坦克面臨的致命威脅越來越多,戰損率越來越高??梢哉f在“標槍”這類強大的攻頂式反坦克導彈面前,無論蘇俄T-90M、T-80BVM,還是西方的M1A2 SEPV3、“豹”2A7+,命運差不多都是一樣。另一方面,現代主戰坦克的戰斗全重卻越來越大,戰場適應能力和機動能力越來越差。同時,現代主戰坦克的采購價格不斷飆升,要付出越來越高的資金和成本。所以,我們討論“主戰坦克到底還有沒有用”,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主戰坦克在現代以及未來戰場上的效費比越來越低了。
以當今大國空軍最先進的主力裝備——第五代隱身戰斗機為例,我們可以與同為陸軍核心裝備的主戰坦克做一比較:第五代隱身戰斗機的采購價格如果是1億美元,那么在作戰任務中能夠摧毀敵方數十億美元的各種裝備,包括敵方戰機、預警機、指揮所、雷達站等。而且敵方為了對付我方第五代隱身戰斗機,甚至要花費上千億美元構建完備的反隱身防御體系。所以,研發裝備第五代隱身戰斗機的效費比是非常高的。這也是為何在美國之后,俄羅斯、中國乃至印度、日本、韓國、土耳其等國家紛紛研發裝備第五代隱身戰斗機。
與第五代隱身戰斗機相比,主戰坦克的戰場效費比則低的驚人。且不說上文提到的各種先進反坦克制導彈藥,哪怕是武裝游擊隊設置的大當量路邊遙控炸彈或者道路下埋設的遙控地雷,也足以摧毀當今最先進的主戰坦克。在伊拉克甚至出現過非?!傲畠r”反坦克戰例:武裝游擊隊利用小型多旋翼無人機吊掛小型反坦克彈藥,將其投射到美制M1主戰坦克的炮塔彈艙頂部,彈藥擊穿彈艙頂部蓋板后引燃了炮彈的發射藥筒,進而燃起熊熊大火。一架小型多旋翼無人機加一枚小型反坦克彈藥(有可能是反坦克槍榴彈或者反坦克手榴彈)總共價值也只有幾百美元,卻可以讓一輛價值超過500萬美元的現代主戰坦克瞬間失去戰斗力。據不完全統計,在2003年伊拉克戰爭爆發及其后續的“治安戰”期間,美軍有超過100輛M1系列主戰坦克戰損,其中相當一部分無法修復,徹底報廢。
所以,筆者認為未來主戰坦克發展要破除越來越重、越來越貴、效費比越來越低的“魔咒”,就必須徹底摒棄自機械化戰爭時代以來延續的“大而全”的設計思路,采用新時代注重高機動化、信息化、網絡化的新思路。未來主戰坦克的首要目標就是大幅提升信息和機動能力,保持與目前相當或者略有提升的火力,大幅削減被動的裝甲防護,以隱身和主動防御系統取而代之。而且,未來主戰坦克在戰斗全重和外形尺寸上要大幅減小,40噸級可能是最優的選擇。